紅花石斛,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或懸垂,圓柱形,有時中部增粗而稍呈紡錘形,基部收窄,不分枝,具多個節(jié)。葉薄革質(zhì),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出自落了葉的老莖上,呈簇生狀,花鮮紅色。

一、紅花石斛的養(yǎng)殖方法

1、盆土選擇

根據(jù)紅花石斛種苗的大小,選擇不同規(guī)格的花盆,但不宜用大盆栽小苗,相關的培植材料在使用前必須在清水中浸泡1天以上備用。盆底要多墊大瓦片或碎磚塊,深度至盆底約1/3處,然后將蘭苗放于盆中央,并在一旁插一細竹竿以固定蘭苗,再填入其他栽培材料,注意根與根之間用材料隔開。

2、濕度和溫度

忌強光直射,春秋兩季早上可見陽光,冬季可置光照充足處,其它時間置于具有明亮散射光而又通風的地方。越冬溫度保持在8—10℃即可。移栽后一周內(nèi)(幼苗尚未發(fā)新根)空氣濕度宜保持在90%左右,一周后,植株開始發(fā)新根,空氣濕度可保持在70%—80%。種植畦干濕交潛有利于發(fā)根長芽。

3、水肥管理

栽植初期先放在陰涼且有散射光處,僅向葉面噴些水,勿向盆內(nèi)澆水。約10—15天后,待萌發(fā)出新根后移至陰棚下養(yǎng)護。生長旺盛期每天澆水一次,干旱季節(jié)和炎夏需經(jīng)常在花盆四周地面上噴水,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并要注意通風良好。冬季休眠期應少澆水,后期空氣濕度過小要經(jīng)常澆水保濕。

4、修剪

石斛生長地的都閉度在60%左右,因此要經(jīng)常對附生樹進行整枝修剪,以免過于蔭蔽或郁閉度不夠。每年春天前發(fā)新整時,結(jié)合采收老莖將叢內(nèi)的枯莖剪除,并除去病莖、弱莖以及病者根,栽種6-8年后視叢蔸生長情況翻蔸重新分枝繁殖。

二、紅花石斛的繁殖方式

1、分株繁殖

選擇生長較密的值株.開過花后.將其從盆中取出,除去老很從叢生莖的基部切開,分切時盡最少傷根系,只掩剪開相互連接的很狀呈部位,根部用手位開,不必用刀切。以主株為一組,再將老根進一步剪除。將新芽靠近盆中央,填入新的基質(zhì)并壓實,即成新的植株。

2、分芽繁殖

盆裁3年以上的植株或部分秋石斛莖的頂部或基部長有小植株時,可以進行切芽繁殖。選擇具有3-4片葉,2-3條根,根長4-5厘米的小植株,從母株上切下,用草木灰或70%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將苗植入盆中即可。汪意要淺植。栽培2年后一般可開花成為商品花。

3、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可以結(jié)合花后換盆和分株時一起進行石觸蘭多具有細長、帶肉質(zhì)的莖,莖上有許多節(jié),節(jié)上能長芽,所以能用扦播繁殖。選擇未開花且較充實的整做播條,將技條切成數(shù)段,每段具2-3個節(jié),在傷口上涂上草木灰或70%的代森錳鋅處理傷口。

將莖一段一段地插入苔蘚和泥炭混合的基質(zhì)中,一半露在外面,放于半陰、潮濕處。插后1周不必澆水,然后經(jīng)常噴霧保濕,適當遮陰。

經(jīng)過1-2個月,在節(jié)部有新芽長出,新芽下部長出2-3條小根形成新的植株。將新植株連向老莖一起上盆,栽培2-3年可開花。扦插時間以4-8月為好。

三、紅花石斛的病害防治

1、黑斑病

病癥表現(xiàn):病害時嫩葉上呈現(xiàn)黑褐色斑點,斑點周圍顯黃色,逐漸擴散至葉片,嚴重時黑斑在葉片上互相連接成片,最后枯萎脫落。此病害常在初夏發(fā)生。

防治方法:病癥表現(xiàn)嚴重的,可人工剪除病葉。用1︰1︰150波爾多液或多靈1000倍液預防和控制其發(fā)展。

2、炭疽病

病癥表現(xiàn):危害葉片及莖枝,受害葉片出現(xiàn)褐色或黑色病斑, 1-5月均有發(fā)生。

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2-3次。

3、煤污病

病癥表現(xiàn):病害時整個植株葉片表面覆蓋一層煤煙灰黑色粉末狀物,嚴重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發(fā)育不良。3-5月為本病害的主要發(fā)病期。

防治方法: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40%樂果乳劑1500倍液噴霧1-2次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