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具有迷人的滋力,許多西方人士視之歡樂、喜慶、和睦的象征,每逢婚禮、宴會或名人互訪所獻的禮花都少不了它。
一、唐菖蒲的花語含義
1. 代表懷念之情。
2. 愛戀、長壽、康寧、福祿。
3. 幽會、用心。
二、唐菖蒲的養(yǎng)護方法
1、溫度
最適宜唐菖蒲的溫度,是二十至二十五度。在此之內(nèi),都比較適合其開花、成長。由于它的耐高溫性較為優(yōu)良,所以夏天一般不需調(diào)節(jié)。不過,它的耐寒性不好,所以冬天需調(diào)節(jié),最好保持在十度之上。
2、光照
它是一種喜光的植物,而且是一種長日照的植物。所以,一定要將它放在光線充足的地方,這樣才能保證它的長勢,它的開花也多。不過,夏天遇到強光的時候,也需適當遮蔽一下。
3、澆水
它在成長期對水分需要多。在成長速度很快的時候,需保持稍微濕潤。在夏天很熱的時候,可一天澆一次。在冬天則相反,盡量控水。
4、土壤
它對土壤要求較高,對營養(yǎng)多少、排水性和透氣性的高低都有要求。用沙質(zhì)土,效果比較好。
5、繁殖
主要用分球繁殖的辦法。在春季最為合適。挑一棵無病、茂盛的球狀莖,然后準備鋒利的刀,將它分切。每部分上需帶有能長出跟的部位,才可以。切割好之后,在上面涂上一些草木灰。然后將它們晾干,就可以栽種了。
6、換盆
由于它對土壤質(zhì)量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最好每年換一次盆。如果土壤沒有結(jié)塊,那么可兩年更換一次。同樣可選用沙質(zhì)土作為新的基質(zhì)。如果有條件,還可摻入一些基肥。
三、幼苗發(fā)生猝倒的原因
唐菖蒲幼苗發(fā)生猝倒是由幼苗猝倒病所致,這種病害是由鐮刀菌、絲核菌和腐霉引起的幼苗病害。在幼苗期發(fā)病時,植株的莖基部產(chǎn)生水漬狀病斑。病斑淡褐色,稍微縊縮,可迅速擴展,使幼莖逐漸縊縮成線狀。病勢發(fā)展很快,幼葉還為綠色時。幼苗即萎蔫倒狀,故稱為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爛或干枯。
四、如何防治唐菖蒲幼苗猝倒病?
應(yīng)采取以栽培技術(shù)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培育壯苗,提高抗病性。
(1)不選用菜地和土質(zhì)較差、排水不良的地塊做圃地,精選種子,適時播種。推廣高床育苗及營養(yǎng)缽育苗。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苗。
(2)土壤消毒選用多菌靈配成藥土墊床和覆種。具體方法是每667㎡、用5千克1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與細土混合,藥與土的比例為1: 200。多菌靈具有內(nèi)吸作用,對絲核菌和鐮刀菌的防效更為明顯。也可用2%~3%的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土壤。
(3)種子消毒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2小時。幼苗出土后,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每隔10~15人噴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