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草又名天門冬,亮綠色小葉有序地著生于散生懸垂的莖上,秋冬結紅果,它既有文竹的秀麗,又有吊蘭的飄逸,非常具有觀賞性。天門冬喜陽光,也耐蔭,在濕潤氣候下生長良好,冬季要保證不低于5℃,否則會生長不良。天門冬的塊根是常用的中藥,有滋陰潤燥、清火止咳之效。
一、天冬草的功效與作用
天冬味甘、微苦,性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潤肺益腎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肺熱燥咳,痰稠色黃難咯或咯血、氣急上逆。還可用于治療陰虛津虧導致的舌干、口渴或消渴之癥。還可以治療陰虛火旺導致的潮熱盜汗,夢遺遺精,五心煩熱,顴紅面赤,心煩失眠,咽干疼痛不適,耳鳴耳聾。還可用于治療腸燥便秘,可單用或與生地、當歸、火麻仁同用,以增強療效。
二、天門冬的養殖方法
①及時換盆或護盆或分盆,以防止根系老化和根際層內根系擁擠。
②適度施肥和澆水,嚴格控制施肥濃度,夏季澆水可偏濕些,且可作葉面噴水;冬季宜偏干些。
③嚴防太陽直曬,冬季防止凍害。
④適時疏枝,植株偏密時,可將植株中央細弱的枝條剪掉。
三、天門冬草應怎樣繁殖?
①分株繁殖。四季均可進行,但在早春天門冬未發芽前,結合翻盆換土進行最宜。分株時將老株從原盆內磕出,剪去部分多余老根,去除部分舊泥,按照植株大小,用利刀分割成3~5叢,另植于盆內。上盆時種植不要太深,澆足水后置半陰處,2~10天后即可按一般成株來養護。
②播種繁殖。將隔年采收的種子在早春或初夏進行盆播,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1倍左右,若蓋土太厚,會影響發芽。播后浸透水,蓋上玻璃后置室內半陰處。以后需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在15左右約30天即可出苗。待苗長高至6~8厘米時,及時分苗移植。天門冬草冬春季需進行修剪,去除枯老細弱枝。生長期間要做到排水良好,每隔10~15天追1次肥,及時松土。夏季需放在室外半陰處,保持不干狀態,勿澆水過多,以免小枝發黃。冬季移人溫室,保持15℃~20℃室溫,即可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