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一、葛根的作用與功效

1.葛根有解熱作用(作用明顯),抗凝(抑制血小板凝聚),解痙(對抗乙酰膽堿引起的腸管痙攣)。

2.葛根有降壓作用(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作用顯著),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增加氧供應,并降低膽固醇和血黏度,保護腦細胞和心肌。

3.葛根能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和分化,促進兒童發育并提高兒童智力。

4.葛根能改善視網膜微循環及血液流變學,加速視網膜血液循環,提高視功能。

5.葛根能抑制痢疾桿菌,有避孕、降糖、抗脂肪肝、解酒(降低血液乙醇濃度,加速乙醇代謝)作用。

6.抗癌(抑制癌細胞生長,殺傷癌細胞)。

二、葛根的種植方法

1-土地選擇。

葛根對土壤的要求不嚴,絕大部分土壤都能生長種植,但是如果想要獲得高產,則要選擇條件較好的土地。一般有兩種地可供種植,一是可以用種植過紅薯和大豆的地改種。二是可以選擇土質肥沃疏松,土層較厚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地進行種植。

2-精細整地。

整地可以疏松土壤,促進土壤的熟化。一般整地是在2月中下旬開始,需給每畝地施有機肥1000-1500公斤,搭配復合肥100-200公斤,將其均勻撒在地面,通過翻耕使其和土壤混合均勻,再作壟。

3-栽種育苗。

栽種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用壓條苗、根頭苗栽種,每穴栽1~2株,栽后填細土壓緊,土面覆蓋一層松土,最后每穴施人蓄糞水,以利成活。二是用葛藤直接扦插,每穴扦插2~3根,每根有節2~3個,插條入土端以成環狀或環狀平臥穴中為好,入土深度10~15厘米,蓋土壓緊,再蓋一層松土,上面一端留1個節露出土面。三是直接用種子播種,種子用30~35℃清水浸泡24小時,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在整好的地上挖淺穴,每穴播種4~5粒,再施人蓄糞水,最后蓋3~4厘米厚的細土。

4-移栽定植。

移栽時先將育苗地澆一次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然后帶土起苗。移栽時一般每畝定植500-700株,株距在1米左右。將幼苗排放在壟上,挖穴定植,然后蓋2-3cm厚的土,蓋土后要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