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是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厘米,基部近四棱形,上部鈍四棱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產新疆,甘肅,陜西,河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多生于宅旁或灌叢中,海拔一般不超過2500米。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向東一直分布到日本,在美及非洲南部逸為野生。歐洲各地民間用于防治胃病、貧血以及其他多種的疾病。荊芥的根尚含有強烈刺激神經系統(tǒng)的成分。在中國有時栽培供藥用,但不是常用中藥荊芥的正品,全草用于防治感冒。
荊芥的功效與作用
1-荊芥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荊芥有治風熱肺壅、咽喉腫痛、語聲不出作用,可以用半兩荊芥、一兩炙甘草、二兩桔梗這三味中藥一起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水與姜三片一起煎至六分,去除藥渣在食后趁溫服用。
2-荊芥有助于發(fā)汗,幫助發(fā)燒患者盡快退燒。睡覺前煎服一劑荊芥,發(fā)一陣汗,睡覺過后會感覺渾身輕快很多。
3-荊芥治大便下血。荊芥有治大便下血的作用,可以用二兩荊芥與一兩槐花一起炒紫后研磨成為細末,每次用清茶送下三錢。
4-怯風、涼血。荊芥微溫不烈,藥性緩和,能很好的去除風寒癥狀。
5-荊芥治小便尿血。荊芥有治小便尿血的作用,可以用荊芥與縮砂仁各等分一起研成末,每次用糯米飲服下三錢,每日三服。
荊芥的禁忌
(1)食用荊芥時不宜加熱時間過久。加熱荊芥時間過久食用口味和營養(yǎng)價值均降低。
(2)氣虛血弱或汗多患者不宜食用荊芥。荊芥辛溫,發(fā)汗走表,可傷氣耗血。
(3)瘡瘍患者或多已透發(fā)的患者不宜食用荊芥。瘡瘍?yōu)闊岫緝扔羲钜淹赴l(fā)后氣血耗傷。荊芥辛溫,助熱傷正,故瘡瘍患者或多已透發(fā)的患者不宜食用荊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