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鱗貝母蘭:根狀莖粗壯,堅硬,粗7-8毫米,密被紫褐色的革質(zhì)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通常相距2-3厘米,長圓形或近圓柱形,向頂端稍變狹,頂端生2枚葉。葉革質(zhì),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花葶連同幼嫩的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基部的根狀莖上發(fā)出;總狀花序長11-21厘米,疏生8-10朵花;花淺黃色至白色,唇瓣上黃色和淺褐色斑;花瓣線狀披針形,略短于萼片,寬2-3毫米;唇瓣近卵形,長1.6-2厘米,寬約1.5厘米,3裂。花期3月。生于林中樹上,海拔約1600米。分布于中國、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和老撾。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一、貝母蘭的作用:
1.治支氣管炎,感冒:每用全株五錢至一兩,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2.治軟組織挫傷:貝母蘭假鱗莖的干粉調(diào)敷或鮮品適量搗爛外敷。(《云南中草藥選》)
3.治骨折:小綠芨100克,鳳尾草1克。兩藥全草搗爛,先行骨折復(fù)位,小夾板固定,然后將上藥敷于骨折處。如系開放性骨折,加滿山香根粉撒于傷口,再敷藥。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全展選編?外科》)
4.治外傷出血:鮮貝母蘭適量搗爛,敷于創(chuàng)面或用干粉撒于創(chuàng)面包扎。(《文山中草藥》)
二、貝母蘭的養(yǎng)殖方法
1、溫度:貝母蘭是喜溫暖的,適宜它生長的溫度范圍還是比較大的,在十五至三十度之間,都比較有利于它的長勢。不過,太熱的環(huán)境對它的長勢不利,高于三十五度就不行了。另外,越冬時期內(nèi)也需調(diào)節(jié),別低于五度。
2、光照:貝母蘭是喜陰的。它非常怕暴曬,一般來說,若是暴曬一兩天,它的葉片就會變得焦枯了。所以,在有強光的時候還是放在半陰的地方比較好。不過若是放在室內(nèi),那么就比較適宜了。
3、澆水:由于貝母蘭是肉質(zhì)根,所以它的耐澇性是非常差的。平時養(yǎng)護時,一定注意不要積水。在成長旺盛的時候,可澆透,但有積水時一定得排出來。
4、施肥:貝母蘭對肥的需求算是比較多的。除了盆內(nèi)的基肥之外,還需十天左右施加一次葉面肥。
三、問題診療
1、病害: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種病叫做“白絹病”,在梅雨時期發(fā)生比較多。可用石灰來防治,同時還得多多通風(fēng)、透光。還有就是“炭疽病”,可用波爾多,半個月一次。
2、蟲害:主要的一種就是“蘭虱”了。數(shù)量少的話可以直接人工刷除,數(shù)量多則需噴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