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也不是簡單的造型,而是一利涉及內容很多的藝術創作活動。因此,初學者要循序漸進,首先學習插花的種種技巧,如花材的選擇和處理,構圖、造型及搭配等,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好插花的知識與技能。
容器和用具:插花的容器,除花瓶外,凡能容納一定水量,夠切花水養需要,并放置平穩的任何容器均可,如人們日常生活巾所用的陶罐、瓷碗、玻璃瓶、竹簡、灑壇、杯碟等。為了使水養持久,容器開口不宜過小。
以便捕花后空氣流通,水質不致悶熱腐敗。容器的形狀、色澤以穩重素雅為好,與插花和周圍環境取得統一協調,或適當的對比。插花的用具有刀、剪,花座(花插)、花泥、細金屬絲及膠帶等。
花材的選擇和處理: 選材(包括選用容器、配件等)的過程,也是藝術構思的過程,所以率地拿來幾枝就插,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然后再挑選花材。第一要考慮插花的目的和用途。有了明確的目的和用途,就有了創作的主題思想選什么花材。
第二要考慮季節性。不同的季節生長不同的植物,結不同的果,表現不同的姿容。人們常說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又如桃李報春、秋桂飄香、臘梅詠冬等等。在不同的地區,可根據當地的時令,選擇相宜花花材。第三,還要根據個人的喜好與創作風格選擇花材。
花材的處理,即根據構圖的需要,對所選的花材進行修剪和彎曲。剪切時應橫斜以觀其勢,反側以取其態。即根據立意,經過修剪更好地表現主題思想和花枝的構圖形式的選用,通常是根據應用的目的。
場所、花材情況以及個人愛好等幾十方面來加以考慮。一般在一些慶典活動和迎送、宴請等社自然美。花枝上花朵以七分開為宜。木本植物經修剪后,應疏密有致,剛勁有力;草本植物要有長短有序。彎曲就是將枝條彎曲成所需要的形態。
構圖形式:構圖形式的選用,通常是根據應用目的、場所、花材情況以及個人愛好等幾方面加以考慮。一般在一些慶典活動和迎送、宴請等社會禮儀中,多選用對稱式構圖中的各種圖形,并適合于擺放在會場主席臺上、會議室、客廳以及賓館等公共場所。
家庭中逢年過節時,如果擺上這類圖形的插花,會更顯得喜慶熱鬧。在展覽會上、辦公室內,以及書房、臥室或病房等一般工作、生活場合,都宜選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這種構圖形式比較輕松活潑,富有生活氣息。
操作步驟:插花的操作通常是先用主要花枝構成骨架;再用次要花枝構成輪廓;最后用散點式花枝進行裝飾,把空缺部位加以補充,并把不需要暴露部分,如瓶口、固定材料遮蓋起來,使插花更加完美。對姿態特別好的花枝,可做特別安排。如在西方插花中,常以月季,郁金香等大型艷麗的花朵,加強視覺中心,突出重點,增加藝術效果。
插花的命名:給插花作品命名,可以加強和烘托作品的主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內涵及藝術感染力,井能增強和加深欣賞者對作品的聯想,產生與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鳴。常見的有形象命名和抽象命名兩種方法。
在制作插花時插花的構圖一定要注意,構圖的整體效果決定著整個作品的成功與否,如果構圖沒設計好的話,整體上會給人一種亂,而且沒有主題思想和審美觀。所以,插花構圖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色彩和諧:插花的顏色與容器的顏色及環境氣氛應和諧。將2~3種花材同插一容器內時,只能有一個主色調花材,其他花材色彩起烘托作用。
比例和諧:主要花枝的長度應是容器總長(容器口直徑加容器高)的1.5~2倍。這樣的比例使人的視覺感到舒適和諧。作品的整體高度與周圍空間大小相適應。一般室內擺放插花作品的高度以40~70厘米為宜。
構圖均衡:插花時一般要將花朵大的、色彩濃的花枝作為主體花枝,插在靠近中心的下方位置,然后再把矮小、色淡的第二、第三花枝放在主花枝臨近的左側或右側作為陪襯,最后再插入其他次要的花枝,使人看上去舒適自然。
韻律變化:插花的韻律主要是指其內在的節奏和變化。無論什么形式的插花造型,花朵及枝葉的疏密、枝條的曲直、橫斜與高低,以及不同品種的花色搭配等都應表現出韻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