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一種巨大的草類,是禾本科植物,它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莖一般是圓柱形具中有節;可有一種方竹的竹竿卻是四方形。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之一,具有分布廣以,生長快,用途多。生態和經濟價值高等特點,被譽為“綠色的金礦”。
竹子又名竹,多年生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分布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
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誦竹者眾多。
形態特征:竹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70余屬,1000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
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也最多。竹的地上莖木質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最矮小的竹種,其桿高10至15厘米,最大的竹種,其桿高達40米以上。成熟的竹生出水平的枝,葉片為劍形,有葉柄,幼株的葉直接從莖上生出。雖然某些種的莖桿生長迅速(每日可生長0.3米),但大多數種類僅在生長12至120年后才開花結籽。竹一生只開花結籽一次。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并且多而密,在節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竹鞭和竹筍可以食用。
生態習性:竹類適生或較適生氣候的年平均氣溫12至22℃,一月平均氣溫5至10℃,極端最低溫度-20℃;年降水量1000至20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至82%。而華北地區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
雖然七八月降雨較多,但年平均降水量也不過500至600毫米,并不是竹子生長的理想氣候條件。因此,應選擇抗寒性比較強的散生竹品種,如黃槽竹、金鑲玉竹、黃桿京竹、紫竹、早園竹等。上述品種不僅抗寒力強,而且在北方園林建設中有許多成功經驗可以借鑒。
竹子的花語:古往今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竹子是堅韌挺拔、虛心有節的性格象征和人格理想。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征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征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征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征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
凌云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節,視為氣節的象征。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 “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云氣。”
竹,聳拔挺立,秀麗多姿,引人遐想,發人幽思。她剛強正直,樸實無華,不亢不卑。她“根生大地,渇飲甘泉,未出土時便有節。枝橫云夢,葉拍蒼天,及凌云處尚虛心。”她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化身,象征高風亮節。
在日本,竹子則是真實與奉獻的標志。整個東方各個地區都將竹子用作書寫工具,對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藝術家來說,竹子筆直的線條和中空的結構本身就有極其深刻的象征含義。
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當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槍和吹奏圣樂的樂器。有些高大的竹子極受人們崇拜,被奉為生命之樹。在非洲,竹子也具有很神圣的象征地位,因為人閃用竹子來為男性行割禮。
竹子的作用用途:竹子四季長青,用途廣泛。在庭院中,是不可缺少的點綴假山水榭的植物。竹子四季長青,竹子吸水量大,在房前屋后種上一些竹子,不僅可美化環境,而且在夏季非常陰涼。
東坡先生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說明竹子同人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桂林漓江旁廣植鳳尾竹,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安吉大竹海、蜀南竹海與贛南竹海是中國有名的竹海景觀。
由于竹子材質優雅,制品結實耐用,坐臥舒適而價廉,并有濃厚的鄉土意味及民族氣息,在生活中則普遍被人類利用。竹制的藝術也隨之被保留、創造及延續。竹子生長快,近幾年為環保考量,有大量家具與紙改用竹子制造。竹子也可制作工藝品、樂器等。
食材:竹筍是常見的美食;竹子的種子被稱為竹米,因為不易得,所以是珍貴的美食。竹除觀賞外,還是優良的建筑材料,竹筍是美食,可制成筍干或罐頭等。主要表現為竹筍和筍干。
我國優良的筍用主要竹種有長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臺灣等地的麻竹和綠竹等。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是優良的保健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