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構圖的基本規律是多樣的統一和不對稱的均衡。從事插花創作,既要掌握植物的生長規律和特性,又要掌握一般藝術創作的規律。由于插花材料極其豐富,自然界千姿百態的花、$、果、葉為插花創造了多樣變化的條件,但變化要在統一前提下進行。

中國式插花以自然式為主,一般采用不對稱的均衡手法,避免機械的對稱,按照植物生長的自然姿態通過各種曲線和直線表現詩情畫意。中國式插花每一件作品中植物品種、用材數量、色彩變化宜少不宜多,使每朵花、每根枝條、每張葉片的姿態在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現。

插花材料的選擇及處理:插花構圖最常用的形式是不等邊三角形圖法。一般自然式插花以3根花枝為主要的材料來表現主題,頂端3點相連構成不等邊三角形,作為作品的骨架。其一枝長度為盆長1.5~2倍的花枝為主干,插在花插或花泥中央;

一枝長度相當于主干2/3的花枝為次干,微斜插在主干右方;一枝長度相當于主干1/3的花枝為從干,斜插于主干的左右。由此構成一幅作品的基本骨架,其余花朵或枝葉在這3枝花的高度和寬度內添補。這樣,一件插花作品的構圖就初步完成了。

插花構圖形式有直立型、傾斜型、懸崖型等。直立型是插花第一枝直立,第二、三枝分別向一側傾斜,主干直立給人以端莊、嫻靜的感覺

傾斜型是第一主枝(主干)向一側傾斜,主干傾斜有運動感,給人以瀟灑、輕快感覺,第二花枝(次干)向另一側傾斜,第三主枝下垂或外傾,給人以活潑大膽的感覺。懸崖型又稱下垂型。

韻律變化原則:就是利用不同花卉種類、色彩、花形,花朵大小、高低、開放程度的差異,以及枝條橫斜的變化來增加作品畫面的韻律,同時使這些變化符合客觀規律和藝術構圖要求,才能產生真實感,達到預期效果。

如梅、杏的插花可取其蒼勁虬曲的特點,將其橫插或斜插人陶瓷古瓶中就別具一格,而水仙、鳶尾具有挺拔、亭亭玉立姿態,將其直插在淺水盆中富有詩意。

均衡配置原則:主要處理好輕與重的關系。在插花中,一般給人感覺“重”的花,即高大、量多、色彩濃的花插在中下方,以其為主,并起到穩定的作用;給人以“輕”感覺的花,即色淺、清雅、纖細、小巧、量少的花和葉插在四周作陪襯,能起到均衡作用。

注意調和原則:不僅要求插花材料的大小、形態相協調,還要注意插花顏色與容器及環境用具的顏色相調和,與周圍氣氛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