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別名別離草、花中宰相,屬五椏果目,芍藥科芍藥屬芍藥組多年生草本。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cm。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花期5~6月。

花一般著生于莖的頂端或近頂端葉腋處,原種花白色,花瓣5~13枚。園藝品種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黃、綠、黑和復色等,花徑10~30厘米,花瓣可達上百枚。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

喜光照,耐旱。芍藥植株在一年當中,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健。芍藥的春化階段,要求在0℃低溫下,經過40天左右才能完成

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芍藥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后,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在我國分布于江蘇、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在東北分布于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在朝鮮、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亞地區也有分布。

在中國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花瓣各色。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

芍藥可做專類園、切花、花壇用花等,芍藥花大色艷,觀賞性佳,和牡丹搭配可在視覺效果上延長花期,因此常和牡丹搭配種植。芍藥屬于十大名花之一,也可做切花。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十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另外,“憨湘云醉眠芍藥裀”是被譽為紅樓夢中經典情景之一。

據說清末,某些花型巨大的芍藥品種傳入歐洲之前,歐洲人還只在中國的瓷器和漆器上見過它們,總以為是藝術化的加工,見了真身,才知世界上真有開得那樣盛大的花。

芍藥的食用價值

芍藥花粥:選取色白陰干的芍藥花6克,粳米50克,白糖少許。用粳米加適量水煮熟,再放入芍藥花瓣再煮2一3分鐘即可出鍋,加入白糖即成。清爽可口,香醇誘人,飲用芍藥花粥可以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而見脅痛煩躁、經期腹痛等癥。

芍藥花餅: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后為了養顏益壽,特將芍藥的花瓣與雞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藥花還可以制作芍藥花羹,芍藥花酒、芍藥鯉魚湯、芍藥花煎等,制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芍藥花茶:芍藥花茶的制作方法如下:摘取芍藥花置于室內陰涼干燥處,飲用時取一茶匙干燥花瓣,用滾燙開水沖泡,可調入冰糖,蜂蜜,綠茶,紅糖等一起飲用。另外芍藥花生地茶可以養陰清熱,柔肝舒肝,制作方法:芍藥花2克,生地3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后飲用。

芍藥的傳說:傳說中牡丹芍藥都不是凡花種,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者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變成草本的芍藥,至今芍藥還帶著個“藥”字。牡丹、芍藥的花葉根莖確實可以入藥,牡丹的丹皮是頂有名的,白芍更是滋陰補血的上品。

古代西方也有類似的傳說,說古希臘名醫阿斯克列皮耶有個聰明的學生佩翁青出于藍,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傷。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殺了佩小弟。

好在冥王顧念恩情,把佩小弟變成了一種能治病的花,即芍藥。西方人也一直認為芍藥具有某種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可以對抗至毒之花-曼陀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