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衣草(拉丁學名: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又名香水植物,靈香草,香草,黃香草,拉文德。屬雙子葉植物綱、唇形科、薰衣草屬的一種小灌木。莖直立,被星狀絨毛,老枝灰褐色,具條狀剝落的皮層。

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被或疏或密的灰色星狀絨毛,干時灰白色或橄欖綠色,全緣而外卷。輪傘花序在枝頂聚集成間斷或近連續的穗狀花序;苞片菱狀卵形,小苞片不明顯;花萼卵狀筒形或近筒狀;花冠長約為曹的二倍,筒直伸,在喉部內被腺狀毛。小堅果橢圓形,光滑。

原產于地中海沿岸、歐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島,后被廣泛栽種于英國及南斯拉夫。其葉形花色優美典雅,藍紫色花序頎長秀麗,是庭院中一種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適宜花徑叢植或條植,也可盆栽觀賞。

寓意:等待愛情,只要用力呼吸,就能看見奇跡;心心相印;浪漫;面對沒有希望的愛,依然癡癡等待。薰衣草是美麗、寧靜,有淡淡的難過。這恰是像一個女孩,她是有薰衣草一樣的顏色,薰衣草的芳香,薰衣草的哀傷。

她是安靜的,默默的,美好的,然而只有她站在舞臺上,她就會光輝四射,有著無窮魅力;這和她平時靜靜的不一樣;每當她在美妙陽光下,她也會綻開的無比美麗。她真的是薰衣草公主,和她一樣有著無人能比的氣質,所以她是薰衣草公主,是玉米心中的薰衣草公主。

傳統:人類使用薰衣草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古羅馬時代,薰衣草就是非常重要的香料植物。愛洗澡的羅馬貴族把薰衣草加入洗澡水中, 享受愜意的花瓣浴。后來羅馬人還把將薰衣草和各種香草混在洗澡水內沐浴的生活習慣帶到了不列顛。

而隨著古羅馬帝國的分崩離析,洗澡的習慣也被歷史的鐵蹄踩得支離破碎。但是,薰衣草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反而有了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

在中世紀時期,黑死病一直是盤旋在歐洲人頭頂的魔魘,他們想出了各種應對辦法,包括不洗澡也不洗衣服。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相信,黑死病來自飄蕩在空氣中的污濁晦氣,只要把這些污濁的氣體擋在身體外面,就不會生病了。

但長期不洗澡也帶來新的麻煩,那就是身體又癢又臭。于是,香熏和香粉成了紳士淑女們的必備物件,而香氣濃郁的薰衣草自然是個中寵兒。

等待愛情:忘淡了笑容,傀儡般的活著,那雙空洞的藍眸,好似能看透人心,她的確有著洞悉過去的本領,也正是因為這種本領。使她,失去了最基本的表情…在歐洲傳統中,薰衣草似乎與愛情天然相關,大量的愛情傳說或民間習俗都涉及到薰衣草。

《薰衣草代表真愛》是伊麗莎白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詩。薰衣草的花語是“等待愛情”,就像電視劇《薰衣草》所演繹的那樣,薰衣草意味著一種含蓄的示愛,一種堅定的承諾,歷經磨難而終能攜子之手。

薰衣草是一種馥郁的紫藍色的小花。它就像它的所在地一樣具有浪漫的情懷。這種生于法國普羅旺斯的花, 有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

傳說:話說普羅旺斯的村里有個少女,一個人獨自在寒冷的山中采著含苞待放的花朵,但是卻遇到了一位來自遠方但受傷的旅人,少女一看到這位青年,整顆心便被他那風度翩翩的笑容給俘虜了!

于是少女便將他請到家中,也不管家人的反對,堅持要照顧他直到痊愈,而過了幾天后,青年旅人的傷也已經康復,但兩人的戀情卻急速蔓延,已經到了難分難舍的地步。

不久后的某日,青年旅人向少女告別離去,而正處于熱戀中的少女卻堅持要隨青年離去,雖然親人們極力挽留,但她還是堅持要和青年一起到開滿玫瑰花的故鄉!就在少女臨走的前一刻,村子里的老太太給了她一束薰衣草,要她用這束薰衣草來試探青年旅人的真心,因為:傳說薰衣草的香氣能讓不潔之物現形。

正當旅人牽起她的手準備遠行時,少女便將藏在大衣里的薰衣草丟擲在青年的身上,沒想到,青年的身上發出一陣紫色的輕煙之后,就隨著風煙消云散了!而少女在山谷中還仿佛隱隱的聽到青年爽朗的笑聲,就這樣,留下了少女一人孤形影單。

沒過多久,少女竟也不見蹤影,有人認為她和青年一樣幻化成輕煙消失在山谷中,也有人說,她循著薰衣草花香去尋找青年了…無論如何,薰衣草的傳奇故事就這么被流傳了下來。所以,直到現在,薰衣草還是被人們認為是驅除不潔之物及薰香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