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槿,一種常綠的灌木,其樹皮纖維可以用來制作繩索,鮮嫩的枝葉可以當做蔬菜使用。我國的黃槿的主要種植區域在臺灣及南方城市,而國外的主要分布在印度和老撾等地,黃槿可作為觀賞性的花木進行種植,多數情況用于綠化。那黃槿怎么養殖呢?繁殖技術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了解看看吧。

黃槿(Hibiscus tiliaceus Linn.)常綠灌木或喬木,高4-10米,花期6-8月。樹皮纖維供制繩索,嫩枝葉供蔬食;木材堅硬致密,耐朽力強,適于建筑、造船及家具等用。多作行道樹。

形態特征:常綠灌木或喬木,高4-10米,胸徑粗達60厘米;樹皮灰白色;小枝無毛或近于無毛,很少被星狀絨毛或星狀柔毛。葉革質,近圓形或廣卵形,直徑8-15厘米,先端突尖。

有時短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具不明顯細圓齒,上面綠色,嫩時被極細星狀毛,逐漸變平滑無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柔毛,葉脈7或9條;葉柄長3-8厘米;托葉葉狀,長圓形,長約2厘米,寬約12毫米,先端圓,早落,被星狀疏柔毛。

花序頂生或腋生,常數花排列成聚傘花序,總花梗長4-5厘米,花梗長1-3厘米,基部有一對托葉狀苞片;小苞片7-10,線狀披針形,被絨毛,中部以下連合成杯狀;萼長1.5-2.5厘米,基部1/3-1/4處合生,萼裂5,披針形,被絨毛;

花冠鐘形,直徑6-7厘米,花瓣黃色,內面基部暗紫色,倒卵形,長約4.5厘米,外面密被黃色星狀柔毛;雄蕊柱長約3厘米,平滑無毛;花柱枝5,被細腺毛。蒴果卵圓形,長約2厘米,被絨毛,果爿5,木質;種子光滑,腎形。

生長習性:黃槿陽性植物,喜陽光。生性強健,耐旱、耐貧瘠。土壤以砂質壤土為佳。黃槿抗風力強,有防風定沙之功效。耐鹽堿能力好,適應性強,適合海邊種植。

黃槿的花語:素靜的表達,金色的撫摸。黃槿花的美是獨特的——金黃的色彩,就像愛的陽光,體現了一種熱烈而奔放的動態;淡淡的幾乎若有若無的香味,表達了一種素靜的幾乎無聲無息的靜態。

初唐“文壇四杰”之一的著名詩人楊炯被黃槿花所感染,在送別朋友時寫到:雁門歸去遠,垂老脫袈裟;蕭寺休為客,曹溪便寄家;綠琪千歲樹,黃槿四時花。別怨應無限,門前桂水斜,詩中可見楊炯對黃槿花的熟悉和喜愛。

黃槿功效與作用

1、藥用功效:清熱止咳、解毒消腫。治外感風熱、咳嗽、痰火郁結、咯痰黃稠、肺熱咳嗽、癰瘡腫毒、支氣管炎。

2、經濟作用:黃槿樹皮纖,維供制繩索,嫩枝葉供蔬食;木材堅硬致密,耐朽力強,適于建筑、造船及家具等用。

3、觀賞價值:觀葉、觀花?;ㄆ谌?,以夏季最盛??蔀樾械罉浼?海岸綠美化植栽。多生于濱海地區,為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良樹種。民間取其葉制粿,故有「粿葉」之稱。在廣州及廣東沿海地區小城鎮也有栽培,多作行道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