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絲海棠,是海棠花的一種,和西府海棠一樣屬薔薇科、蘋果屬,兩者間的區別就在于植株外觀上,垂絲海棠的植株相對來說會比較矮小,花柄呈深褐色較為長,花色艷麗而且多重瓣,因開花時往往下垂而得名。和西府海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并稱為“海棠四品”。那么,它的花語又是什么呢?

垂絲海棠的花語:垂絲海棠有腸花和思鄉草的別稱,詩人孟郊曾在異鄉時下一首詩,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意在表達游子在背進離鄉時對母親以及家鄉的思念之情,因而游子思鄉便是垂枝海棠的花語之一。

此外,王仁裕在其所著的《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楊貴妃曾被唐玄宗比作能言善道的垂枝海棠一事,暗喻美人善解人意,如同一朵會說話的花,因此垂枝海棠也常被用來比喻美人。

文化背景:海棠花姿瀟灑,花開爛漫如錦緞,自古以來便是雅俗共賞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花尊貴”之稱號,更有“國艷”的美譽,古時常被栽枯在皇家園林中與玉蘭、牡丹、桂花相配,形成“玉棠富貴”的意境。

相傳唐明皇與楊貴妃在太液池畔觀賞盛開的蓮花時,眾人皆交口嘆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之姿,更議論其享享凈植、卓爾不群的風度,唐明星獨目視身邊的楊貴妃。

對眾人說,蓮花雖美,但還是比不上楊貴妃這朵解語花這里的解語花,據說就是海棠中的重絲海棠,以重絲海棠來比喻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貌和才情。自從唐明皇這一比喻出現,人們更是以海常作為善解人意的美人的別稱。

海棠艷關高雅,也令歷代的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紛紛大展才思,表達對海棠之美的稱賞。比如大文豪蘇東坡的《海棠》詩,"東風裊裊泛崇光 ,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雖然沒有直接描草海棠的花姿、花色,但對海棠的愛慕卻表達地淋漓盡致。月光下,海棠的陣陣幽香在氤氯的霧氣中彌漫開來,沁人心脾,讓人沉醉。

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月亮已經悄悄地轉過回廊那邊去了,夜色已經深了,但詩人由于極愛海棠,深伯海棠也入睡了,一片天真地故意點起高高的紅燭,希望能與海棠相處地更久一些。

除了文人,歷代以來也有很多的畫家以海棠入畫,比如宋代畫家的《海棠蛺蝶圖》, 現代我們熟知的畫家張大千晚年畫過的《海棠春睡圖》, 等等。

根據據明代《群芳譜》的記載:海常有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常和貼梗海棠四品,各占芳華。對這四品海棠,人們各有偏愛,而垂絲海棠枝條柔蔓迎風,垂英鳧鳧,宛如秀發遮面的淑女,脈脈深情,更加風姿憐人。

宋代的詩人楊萬里就曾經為垂絲海棠寫下了深情的詩句:“垂絲別得一 -風光 ,誰道全輸獨海常。風攪玉皇紅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懶無氣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曉妝。舉似者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當。”

想象垂絲海棠盛放閃爍著紫色的花喜如紫色的袍子,柔軟下垂的紅色花朵仿佛醉酒的女子,顏色如春曉之花.遠遠觀看,片鮮紅爛漫 ,仿佛把藍天都染紅了。重絲海常的美,只怕與它花期相近的桃查都不敢相比呢。

垂絲海棠的傳說故事:說是在玉帝的御花園里有個花神叫玉女。玉女與嫦娥是好朋友,并經常到廣寒宮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見廣寒宮里新種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種從未見過的仙花,小花朵簇生成傘形,甚是奇巧可愛。

花蕾是紅色的,花朵兒卻是嬌羞的淡紅色。花枝上還結著果實,長長的橢圓形、黃黃的顏色。花兒和果兒都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實在逗人喜愛。

因此請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回去栽種在御花園里。但是嫦娥卻搖搖頭說,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來佛特意為慶賀王母娘娘的壽辰,派人從天竺國弄到廣寒宮來的。

玉女連連請求,嫦娥禁不住玉女這么“姐姐長”“姐姐短”的央求,就答應了。玉女高興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邊走邊說:“謝謝!謝謝!”不想剛剛走到廣寒宮門口,迎頭就碰上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見玉女手捧著天竺國送來的仙花,一邊嘴里直道謝,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將她的花兒拿去送人,因而怒氣沖天地訓斥嫦娥膽大妄為。而且,她邊說邊奪過玉兔的石杵,將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兒一起打下了凡間。

這盆花正巧落在一個靠種花為生計的老漢的花園中,老漢有個女兒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兒一樣美麗。老漢見一盆花從天而降,種花人自然是愛花惜花,便連忙伸手去接,又忙叫女兒過來幫忙,口中連叫:“海棠、海棠!”

海棠姑娘聽見了,急急地跑過來,看見爹爹手里捧著一盆花兒,連叫“海棠”。便高興地問:“爹爹,這美麗的花兒也叫海棠嗎?”老漢接住了這盆花,只見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叫不上名兒來的花,聽見女兒這么一說,覺得這花兒的確和女兒一樣美,就干脆將錯就錯叫它海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