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個詞了。雖然這個字的意義現在也不單純了,但害怕、難過、受傷、生病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媽媽」,它讓我們得到安全感和力量。
每年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是母親節,就是這個周日了。這個節日的意義,是為了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一直默默付出的母親,記得謝謝她,幫她分擔一點家務,給她送一份禮物。
送給媽媽的禮物,有多少人第一反應是康乃馨?可以送給母親的花,才不止這一種呢。小編選了幾種本身就跟母親相關的,和一些我認為適合媽媽的花,推薦給大家~泥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
屬于母親的花:母親節的傳統,最早起源于希臘。當時人們致敬、為之慶賀的「母親」,是宙斯、波塞冬…等希臘眾神的母親,表達的是對女神的敬畏和崇拜。
現代的母親節,來自于美國。美國女權活動家安娜·賈維斯是母親節最早的發起人。她的母親賈維斯夫人曾在祈禱時說「但愿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贊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
經過安娜的努力,1914年,美國國會正式把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現在,有50多個國家,包括我國,選擇在這一天慶祝母親節。「人人都有母親,慶祝母親節是件很棒的事。」
這一天,遠行的孩子要回到家中,給母親帶去禮物,為母親分擔家務。用這些行動,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意、謝意和敬意。送花也是母親節的優良傳統,但送媽媽不是只有康乃馨,送花要有心意,也得體現自己的品味和審美。
康乃馨:雖然強調不要只會給媽媽送康乃馨,但康乃馨還是最適合給媽媽的花。它代表孩子對母親的愛和尊敬。「俗氣」的康乃馨,搭配得好,也是好看的在我國,送媽媽康乃馨的習俗,跟母親節一樣,都是舶來的。有說法是賈維斯夫人生前很喜歡石竹花,所以石竹花成了象征母親的花。
美國發行的第一枚「母親節」紀念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默默凝視瓶中的石竹花。這枚郵票讓石竹跟母親節連結在一起,大家就約定俗成把石竹花定為了母親節節花。母親節這天,母親去世的人胸前要戴白色石竹花,母親健在的戴紅色石竹花,并把石竹花束送給母親。
這里說的石竹花就是康乃馨,原名香石竹,石竹科石竹屬花卉。大部分顏色的康乃馨都可以做成花束送給媽媽,粉色被認為最能代表「不朽的母愛」,紅色則有愛和關懷的含義。
萱草:康乃馨是西方的母親花,我國的母親花其實是萱草花。萱草也叫忘憂草,有「放下憂愁,忘記一切不愉快」的含義。《詩經》中說道「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古時候,北堂是母親住的地方,即代表母親。游子要出門遠行時,都要在北堂種上萱草,希望母親看到艷麗的萱草花,可以忘憂,減少對子女的思念之情。
萱草花是百合科的,花型跟百合很像,顏色有橙黃和紅,具有觀賞性。萱草也叫黃花菜,但可以吃的黃花菜跟萱草是不同種的。日常觀賞的萱草一般是橘黃、橘紅色,含大量秋水仙堿,誤食會引起頭暈腹瀉。食用黃花菜花朵更瘦長,為嫩黃色,含有的少量秋水仙堿,高溫烹煮后就沒問題了。
魯冰花:這首歌相信很多人聽過,會唱。因為一首歌,我知道了一種花,但小時候根本沒有想過魯冰花到底是什么。現在才知道,原來魯冰花是這樣的花聽過魯冰花名字的人不少,知道它長這么美的人不多。它學名叫羽扇豆,薔薇目豆科羽扇豆屬植物。
《魯冰花》歌曲發行于1989年,是臺灣電影《魯冰花》主題曲。電影中,用魯冰花象征母愛。開滿鄉間田野的魯冰花,普通平凡,但凋謝后,化作春泥更護花,如同媽媽一樣,無私偉大。同名主題曲表達了游子對母親的思念。臺灣人心目中的母親花,就是魯冰花。魯冰花園藝種植、盆栽,插花都可以。
茉莉:據說每年泰國母情節期間,女兒會把潔白的茉莉花作為「母親之花」獻給自己的媽媽,表達感激、尊敬。我國民歌《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讓茉莉寄托了人們的思鄉之情。想起家鄉,也會想起家中的母親。
茉莉本身,長相不驚艷,但潔白質樸又暗自芬芳,食用藥用皆可。它低調實用的形象,也跟傳統形象的媽媽符合。
睡蓮:在古希臘、古羅馬,睡蓮跟我國的荷花一樣,被奉為「神圣之花」,是美麗、圣潔的化身。一般外面買到的睡蓮都是藍蓮(就是那朵歌里的藍蓮花啊~),藍紫色的花,純真又艷麗。
把睡蓮放在這個清單里,是因為它是我自己想送給媽媽的花。睡蓮代表的含義,既有純真,出于泥而不染,也有妖艷吸引人。媽媽不一定都是為子女默默付出,勤勤懇懇,樸素滄桑的形象。她可以純真、艷麗,充滿魅力,不只圍著孩子打轉,而有更多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蘭花:蘭花大家都很熟了,推薦年宵花時也有它。蘭花代表君子,象征美好的人和美好的品質,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都是它。除了鮮切花束,送媽媽蘭花盆栽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劍蘭還有長壽康寧的含義,是對媽媽最好的祝福。
上面介紹的花除了康乃馨是母親節絕對的主角,其他有些不熱門,有些不應季,或者很少作鮮切花,你不一定有緣在母親節買到。玫瑰、百合、洋桔梗、芍藥…用這些花店在售的花搭個花束送媽媽也是很贊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