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手,又名菊丸,景天科景天屬,無明顯休眠期。屬于多肉植物,又名多漿植物,比較矮小。千佛手(Sedum sediforme),又名菊丸、王玉珠簾,景天科景天屬,無明顯休眠期。千佛手開花的樣子非常別致,剛開始被綠色葉子所包攏保護,葉子張開的時候才露出花苞,花為黃色,多在春夏季開放。
生態(tài)習性:生長適溫一般為18-25度,冬季不低于5度;水分,依照干透澆透的原則就行(非常耐旱,盡量少澆水);一個月澆水1~2次,無需過多,否則會爛根;土壤,用多用專用最方便,如泥炭(草炭)+礫石+珍珠巖;喜光,可以全日照,夏季通常遮些蔭;施肥一般在生長季一月一次,薄肥勤施,可隨澆水施入。
千佛手的養(yǎng)殖方法
選土:佛手花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條件,盆土要用質(zhì)地疏松的沙土與紅黃壤土,加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混合而成,粘重堿性土對其生長發(fā)育不良。盆土可用60%的粗砂,20%的腐熟有機肥,20%的田間土進行配制。
定植:先要選好苗,要求根系發(fā)達、粗壯、分枝均植時期,秋植在9月至10月,春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盆前,先進行整枝、修根,保持完整的須根。
澆水:佛手花上盆后,立即澆透壓根水,以后土見干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要防止盆內(nèi)漬水,影響根系生長。澆水是種佛手花成敗的關鍵,4至5月后,氣溫升高,佛手花生長迅速,需水量增加;夏季炎熱高溫,除盆內(nèi)泥土保持濕潤外,還應在周圍噴水,保持一定的環(huán)境濕度;
秋天氣溫逐漸下降,澆水量可慢慢減少;冬天,樹體進入休眠,應搬入暖棚,盆上保持一定濕潤程度即可,防止過濕、過干,以免爛根或植株干萎。佛手花澆水還應根據(jù)苗株的具體情況靈活對待,小樹、弱樹少澆,大樹、壯樹多澆;果實膨期不宜澆水,以免落果。
施肥:結(jié)合澆水追肥,盆栽佛手花施肥在一年中,可分四個不同階段:一是春分至芒種間,每隔7天左右要施薄肥,還可用磷酸二氫鉀作根外追肥,目的是增強樹勢。二是芒種至大暑間是盛花期和結(jié)果期,每隔3至5天要施肥一次,肥分可比以前濃些。
此時多施磷鉀肥,目的是多開花少落果,并可進行人工授粉。三是大暑至秋分間,佛手花實正是膨大期,多用鉀、磷等復合肥,少用氮肥,否則果實推遲成熟期。四是白露到霜降期,采果后施稀薄磷鉀肥,控制澆水和氮肥,目的是恢復樹勢,促進花芽分化??傊诮Y(jié)果初期要控制肥水,果實膨大期增施肥水。
注意事項:佛手花上盆后,要注重主梢摘心,促進分枝,矮化樹冠。疏剪密弱枝,結(jié)合撐、拉、吊的方法,調(diào)整樹姿,美化樹勢。結(jié)果后,針對生長、結(jié)果勢,進行春夏抹芽,結(jié)果枝頂梢摘心、疏花疏果,促進各期的梢、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