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里蘭卡的貝拉迪尼亞植物園里,有幾株竹子其高度達30-35米,即為龍竹。在分類學上這屬于禾本科竹亞科牡竹屬。該屬約30種以上,均為喬木狀竹類,一般高24-30米,幼時常被白色蠟粉,地下走莖(竹鞭)粗短,桿叢生,竹梢常下垂。

巨大的竹桿可作建筑用材和引水管。本屬大部分種類產于亞洲東南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等地,也常見栽培。中國約有10多種,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1999年5月1日在昆明舉行的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展出了世界最高的巨龍竹,它高達40米,竹竿粗30多厘米。

形態特征:龍竹的竿高20-30米,直徑20—30厘米,直立,梢端下垂或長下垂,節處不隆起;節間長30-45厘米,壁厚1—3厘米,幼時在外表被有白蠟粉;竿分枝習性高,每節分多枝,主枝常不發達。

竿籜早落;籜鞘大形,厚革質,鮮時帶紫色,全緣,背面貼生暗褐色刺毛;籜耳與下延之籜片基部相連,多少有些外翻,以后易脫落;籜舌顯著,高6-12毫米,邊緣有短鹵狀裂刻;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長13—38厘米,其基部約占籜鞘頂端的4/5。末級小枝具5—15葉,葉鞘無毛;葉耳無;葉舌隆起,高1—3毫米,邊緣具不整齊的齒裂。

生態習性:龍竹適生于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要求無重霜)等氣候環境,龍竹以南亞熱帶海拔1200~1800米范圍內生長最好;龍竹為暖熱性喜濕怕寒竹種,有一定的抗旱耐瘠能力;

龍竹無性繁殖小苗,在2~3年內能抽筍成竹四代(實際為四級分蘗),高粗度逐代增加近一倍,筍眼數也增加近一倍;第四代竹的形態特征已接近母竹的形態特征;龍竹的成竹生長過程可以劃分為幼齡竹,壯齡竹,成熟竹和過熟竹四個階段;

龍竹開花是由于竹林衰老和環境惡化造成,可以通過松土除草,挖除老竹蔸、灌溉、施肥和噴施生長素等措施來進行復壯更新。牡竹屬中栽培最廣泛的可算是本種,我國滇西南可能是它的自然分布區。

此為世界上最大的竹類之一,可為良好的建筑和篾用竹材。其筍味苦,不宜蔬食,但加工漂洗和蒸煮后能制作筍絲和筍干商品稱為“玉蘭片”),其色澤淡黃,頗受人們歡迎。

龍竹的栽培技術

造林地選擇:選擇立地條件與龍竹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一致的地塊為造林地, 做到適地適樹。適宜龍竹造林的立地條件特征:坡向:陰坡、半陽坡、半陰坡;坡位:中、下;土壤類型:赤紅壤、燥紅壤; 海拔: 620~ 1 800 m。

造林時間:6- 7月雨季定植。有灌水條件的地方可在5 月定植, 成活率較高, 發筍量大。

造林技術:選擇純林的造林方式; 根據立地條件, 適生區域( 最適生區、適生區、次適生區) , 選擇設置初植密度、株行距: 16 叢/667 m2 , 6 m . 7 m; 20 叢/ 667 m2 , 5 m .6 m; 25 叢/ 667 m2 , 5 m . 5 m; 采用. 品.字型配置, 有利于光能利用;塊狀整地,規格0. 8 m . 0. 8 m . 0. 6 m。

造林方法:龍竹造林選擇植苗方法。竹苗來源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截稈移蔸法, 另一種是苗圃培育地苗。

截稈移蔸法

取苗季節:最好在發筍前期的2- 4 月, 不傷竹蔸筍芽, 但需進行圃地假植遮陽管理至雨季定植, 當年發筍量大; 5-6 月取苗, 容易傷及竹蔸筍芽;現取現植,當年發筍量相對小一些。

母竹選擇及取苗方法:選取1~ 2年生竹稈, 根據需要長度截稈, 然后在竹蔸周邊約50 cm 范圍內開溝去土, 待竹蔸全部露出時, 根據竹蔸生長位置及方位,用鋒利的工具將其連接的軸分開, 取出竹蔸, 在竹稈最上一節塞泥巴, 塑料膜包扎。蔸苗要求竹蔸無撕裂, 芽眼完整無損。此法取苗不易, 運輸成本高。

定植方法:定植時將竹稈直立于穴中, 竹稈要端正, 分層填土, 使竹蔸的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 踏實, 覆土高出地面5 cm, 呈平盤形, 然后灌定根水( 以土壤完全濕潤為準) 。整個栽竹過程中做到: 深挖塘、淺栽竹、緊壅土、多澆水。

苗圃培育地苗:選擇交通便利、適宜竹子種植區域內土層深厚、沙壤、臨近水源的地塊為竹子育苗地, 苗床長度、寬度根據需要確定。

育苗季節:采用埋稈、埋節、扦插( 稈枝連體扦插即主枝與竹稈不分裂的扦插、主枝扦插) 或種子繁殖的方式培育竹苗, 造林用竹苗要求每叢1 ~ 2年生竹稈地徑1 cm 以上, 充分木質化, 根系發達, 蔸芽飽滿。

埋稈、埋節、扦插育苗, 對母竹選擇的要求是: 具有主枝的2~ 3 年生的竹稈節段, 主枝細的竹梢不用。埋稈、埋節、扦插的截稈方法: 在砍伐竹稈時可距地面1. 5~ 2. 5 m 處截斷, 并截去主枝細的竹梢,主枝保留2 ~ 3 節短截,修去盤枝,根據苗床的寬度鋸( 或砍)斷竹稈,在垂直主枝方向的竹節中央用利刀砍一孔口;

根據埋節、扦插的要求, 將竹稈鋸( 或砍) 成雙節段或單節段, 雙節段的節兩端應保留2~ 3 cm, 在垂直主枝方向的竹節中央用利刀砍一孔口;單節段主枝節下應保留1~ 2 cm。

育苗方法:在苗床上挖20 cm 深, 30 cm 寬的育苗溝, 育苗溝行距40 cm, 將竹稈或竹節平放入育苗溝中, 孔口向上, 向孔內灌滿水, 然后覆土, 覆土厚度5 cm, 覆土時保持苗床平整, 最后苗床澆透水。以后進入常規管理。此法育苗時省工, 但取苗時斷稈麻煩。

稈枝連體扦插育苗方法:在苗床上挖15 cm 深、2 0 cm 寬的育苗溝, 育苗溝行距40 cm, 將帶有主枝的單節段竹節按45.角傾斜放入育苗溝, 主枝蔸部靠左或靠右貼土, 株距15~ 20 cm, 覆土時保持苗床平整, 竹節內灌滿水, 然后苗床澆透水, 露天扦插應采用遮蔭網苗床遮蔭或苗床覆蓋稻草、松毛等覆蓋物保濕, 以后進入常規管理。此法育苗時截節麻煩, 但取苗容易, 單位產苗量高。

主枝扦插育苗法:在2~ 3 年生的竹稈上選取生長健壯并充分木質化的主枝( 枝粗1. 0 cm 以上) , 留20~ 30 cm 截斷主枝梢部, 剪去盤枝, 用利刀沿主枝蔸部與竹稈連接處快速劈下, 剝去主枝蔸部的籜片, 扦插于苗床上或營養袋大袋中,采用遮蔭網遮蔭, 塑料棚保濕。此法繁殖材料采集容易, 不傷母竹竹稈, 有利于竹材利用, 但育苗管理工作比其他更精細。

空中誘根育苗法:在2~ 3 年生的竹稈上選取生長健壯的主枝( 枝粗1. 0 cm以上) , 留20~ 30 cm 截斷主枝梢部, 剪去盤枝, 剝去主枝蔸部的籜片, 用16 cm . 20 cm 的營養袋, 底部剪開和上部一樣, 套入主枝蔸部, 用棉線將塑料袋底部靠近竹稈扎緊。

塑料袋內裝入體軟、透氣、保濕的泥團, 使主枝竹蔸位于泥團中央, 然后用棉線扎緊塑料袋上口。一段時間后, 主枝抽發新枝葉, 隨后主枝蔸部陸續生根。生根后即可用利刀( 鋸) 沿主枝蔸部與竹稈連接處劈( 鋸) 下,即成為一株有根的竹苗, 可假植于苗圃地待用, 或定植于造林地。此法誘根育苗操作時費工,但育苗不占地, 育苗成本低, 而且取苗不傷母竹竹稈, 有利于竹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