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香是藤狀灌木,小枝柔弱,有毛,具乳汁。花多黃綠色,有清香氣,夜間更甚,故有“夜來香”、“夜香花”之名。多為盆栽觀賞植物,但不宜放在室內。其花香使人呼吸困難。葉對生,卵圓狀心臟形。

夏秋開花,花冠呈高腳碟狀,黃綠色,香氣濃,夜間尤盛,故稱。分布于熱帶亞洲,中國華東和華南地區常見栽培。除供觀賞外,花可炒茶,也可作饌;根和花供藥用,能平肝明目。

夜來香,屬茄科夜香木屬。原產南美,為常綠灌木,別名月見草、夜香花等,屬多年生藤狀纏繞草本,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等地,是以新鮮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種半野生蔬菜。

夜來香除供觀賞外,花可作饌和藥用,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每逢夏秋之間,在葉腋就會綻開一簇簇黃綠色的吊鐘形小花,當月上樹梢時它即飄出陣陣清香。這種香味,卻令蚊子害怕,是驅蚊佳品。

形態特征:夜來香葉對生,葉片寬卵形、心形至矩圓狀卵形,長4~9.5cm,寬3~8cm,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全緣,基出掌狀脈 7~9條,邊緣和脈上有毛。夜來香為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有花多至30朵;

花冠裂片,矩圓形,黃綠色,有清香氣,夜間更甚。副花冠5裂,肉質,短于花藥,著生于合蕊冠上,頂端漸尖;花粉塊每室1個,橢圓形,直立。夜來香的蓇葖果披針形,長7.5cm,外果皮厚,無毛。種子寬卵形,長約8mm,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

生長習性:夜來香多生長在林地或灌木叢中。夜來香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環境,耐旱、耐瘠,不耐澇,不耐寒,冬季落葉后停止生長;春暖后發枝長葉,每節有腋芽或花芽,隨著生長不斷發生側枝并抽生花序,一般在5-10月陸續開花,開花時氣味芳香,夜間更香濃。夜來香冬季結果。

夜來香的花語:溫和安祥的幸福,徜徉在花蕊中間。只為等待,遠行未歸的初戀,夜里綻放的花瓣,慢慢張開生命。那一刻,微風輕撫著,它的絢爛淡淡搖擺。仿佛對著孤獨呢喃,又似懷著滿心的期盼。

溫和安祥的幸福,徜徉在花蕊中間。清香彌漫,憂傷中展露不屈。只為等待,遠行未歸的初戀。夜風中好想好想你托明月寄我相思一片于是,羞澀地翹首思念的情懷漂渺飛遠心兒被你遠行的足音撩亂急切中叮囑風兒,一定一定,飛到你的耳畔如果你也能理解,我無聲的呼喚。

悄然獨立于被遺忘的角落,灑落馨香點點。不在乎別人的激賞只希翼你思歸的魂兒夜夜輕舞于我柔嫩的瓣尖。這獨特的一刻,是你我永恒的依戀。蕊中的露珠兒是我的淚。酸楚中飽含深情。它的晶瑩它的耀眼這輩子只為你燦爛!廣袤的原野,幾聲犬吠,又怎解花語。

聽不懂,野蟲的悲歡天快亮了,當再度拾起抖落一地的思念,帶著幾分黯然,這就要離去。也只能一任寂寞的芬芳,默默飄散。拼命抓著冷風,訴說無力蒼白的倦戀。卻只留下,心冷香殘。不勝夜的冰冷,心兒為你震顫。

夜來香的作用用途

栽培供觀賞:夜來香枝條細長,夏秋開花,黃綠色花朵傍晚開放,飄出陣陣撲鼻濃香,在南方多用來布置庭院、窗前、塘邊和亭畔。同時又是以新鮮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種半野生蔬菜。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

亦入藥。是以夜來香新鮮的花和花蕾供食用的一種半野生蔬菜。具清肝明目之功效,可治療目赤腫痛,麻疹上眼、角膜去翳等。夜來香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的叢林里,它性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干燥的氣候環境。

它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生命力旺盛、根系發達,它主要生長在排水性好、土質肥沃的土壤中。每年春季開始開花,花期很長。它對于溫度要求較高,平均年溫控制在二十攝氏度左右。

夜來香是喜肥的一種植物,所以在它生長過程中要少量多次地進行施肥。夜來香對水分要求也很高,在炎熱的夏季要多澆水,冬季要保持土壤濕潤但是切記內澇。

夜來香的文化背景

夜來香為何夜晚更香:夜來香的這個怪脾氣也是經過世世代代,很久很久才漸漸形成的。很多植物,都是依靠昆蟲傳粉繁殖后代的。依靠白天活動的昆蟲來傳粉的植物,在白晝里,花開香飄,迎侯使者。

夜來香是靠夜間出現的飛蛾傳粉的,在黑夜里,就憑著它散反出來的強烈香氣,引誘長翅膀的"客人們"前來拜訪,為它傳送花粉。夜來香的這一習性是它對環境的一種適應。

夜來香的花瓣與一般白天開花的花瓣構造不一樣,夜來香花瓣上的氣孔有個特點,一旦空氣的濕度大,它就張得大,氣孔張大了,蒸發的芳香油就多。夜間雖沒有太陽照曬。

但空氣比白天濕得多,所以氣孔就張大,放出的香氣也就特別濃。如果你注意一下就可以發現,夜來香的花,不但在夜間,而且在陰雨天,香氣也比晴天濃,因為陰雨天空氣濕度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