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別名海桐花、山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達3米。產于中國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朝鮮、日本亦有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庭園習見栽培觀賞。
海桐是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被褐色毛。葉聚生枝端,革質,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邊緣全緣,先端圓或鈍,基部楔形。近傘形花序生于枝頂,有短柔毛。花有香氣,花瓣5,萼片5,雄蕊5,初開時白色,后變黃。子房密被短柔毛。蒴果近球形,果皮木質。種子暗紅色。
形態特征:海桐為傘形花序或傘房狀傘形花序頂生或近頂生,密被黃褐色柔毛,花梗長1-2厘米;苞片披針形,長4-5毫米;小苞片長2-3毫米,均被褐毛。花白色,有芳香,后變黃色;萼片卵形,長3-4毫米,被柔毛;
花瓣倒披針形,長1-1.2厘米,離生;雄蕊2型,退化雄蕊的花絲長2-3毫米,花藥近于不育;正常雄蕊的花絲長5-6毫米,花藥長圓形,長2毫米,黃色;子房長卵形,密被柔毛,側膜胎座3個,胚珠多數,2列著生于胎座中段。
生長習性:海桐對氣候的適應性較強,能耐寒冷,亦頗耐暑熱。黃河流域以南,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黏土、砂土及輕鹽堿土中均能正常生長。對二氧化硫、氟化氫、氯氣等有毒氣體抗性強。
海桐在華南可在全光照下安全越夏。以長江流域至南嶺以北生長最佳。黃河以北,多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對光照的適應能力亦較強,較耐蔭蔽,亦頗耐烈日,但以半陰地生長最佳。
海桐喜光,在半陰處也生長良好。夏季可放室外,如有條件,可放陰涼處。強光對植物沒有危害。喜溫暖濕潤氣候和肥沃潤濕土壤耐輕微鹽堿,能抗風防潮。生長適溫15-30℃。冬季放于冷涼而不凍的室內。海桐能忍受結冰的溫度,但為使其良好生長,最低夜溫應保持在13℃以上。
海桐的栽培技術
土壤要求:海桐較抗旱。夏季消耗大量水分,應經常澆水;冬季如所處溫度較低,則澆水量應相應減少。空氣濕度應在50%左右。要求肥沃土壤。生長季節每月施1-2次肥,平時則不需施肥。幼株每年換一次盆,成年植株每2-3年換一次盆。盆上用1/3腐葉土加2/3粘土或壤土混合配制。萌芽力強,耐修剪。可于每年春季修剪成各種形狀。
種植季節:海桐栽培容易,無需特殊管理。露地移植一般在3月份進行。如秋季種植,應在10月前后。大苗在挖掘前必須用繩索收捆,以防折斷枝條,且挖掘時一定要帶土球,土球的大小根據主干的粗細而定。小苗可裸根移植,但也要及時。盆栽海桐每年春季換盆一次,換盆時需將枯根剪除,盆土應加入含有機質較多的新培養土。
海桐分枝能力強,耐修剪,開春時需修剪整形,以保持優美的樹形。如欲抑其生長,繁其枝葉,應于長至相應高度時,剪其頂端。亦有將其修剪成為各種形態者。夏天可放在室外,如有條件可放在花蔭涼處。強光對植株沒有危害。空氣濕度50%左右。
合適的生長溫度為15-30℃,冬天放在冷涼而不結冰的室內,最低溫度為5℃。夏季消耗大量水分,應經常澆水;冬天如果所處溫度較低,澆水量相應減少。生長季節每兩星期施一次肥,其他時期不用旋肥。海桐雖耐陰,但栽植地不宜過陰,植株不可過密,否則易發生吹綿蚧為害,開花時常有蠅類群集,應注意防治。
盆栽技術:海桐盆栽,通過藝術加工能制作成多種形式的盆景。上盆需帶宿上,植于深盆,在盆的內沿上部加一圈高5-8cm的硬塑料片,盆底多墊碎瓦片。上盆時根部可相應提高,盆土略低于塑料圈,這樣深盆淺栽不影響成活。
待長出新根、枝葉生長旺盛時去掉塑料圈,以后通過澆水和雨淋不斷沖去高于盆面的泥土,促使粗根逐漸裸露,可達到提前懸根露爪、蒼古奇特的造型目的。
海桐的作用用途
觀賞應用:海桐的株形圓整,四季常青,花味芳香,種子紅艷,為著名的觀葉 、觀果植物。抗二氧化化硫等有害氣體的能力強,又為環保樹種。適于盆栽布置展廳、會場、主席臺等處;也宜地植于花壇四周、花徑兩側、建筑物基礎或作園林中的綠籬、綠帶;尤宜于工礦區種植。同屬的光葉海桐花,種子橙黃色,葉光亮,亦供觀賞。
園林用途:海桐的枝葉繁茂,樹冠球形,下枝覆地;葉色濃綠而又光澤,經冬不凋,初夏花朵清麗芳香,入秋果實開裂露出紅色種子,也頗為美觀。通常可作綠籬栽植,也可孤植,叢植于草叢邊緣、林緣或門旁、列植在路邊。
因為有抗海潮及有毒氣體能力,故又為海岸防潮林、防風林及礦區綠化的重要樹種,并宜作城市隔噪聲和防火林帶的下木。在氣候溫暖的地方,本種是理想的花壇造景樹,或造園綠化樹種。多做房屋基礎種植和綠籬。北方長盆栽觀賞,溫室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