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達萊,即朝鮮語“???”的音譯,別名無窮花、映山紅、尖葉杜鵑、興安杜鵑,主要生于山坡,草地,灌木叢等處。實為杜鵑花科的迎紅杜鵑,即中國的興安杜鵑,其原意是長久開放的花。

金達萊是田野中開放的第一朵花,朝鮮人民將金達萊看成是春天的使者,堅貞、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她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花,同時她也是中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州花,延吉市的市花。金達萊的花語是長久開放的花。朝鮮人用她來象征長久的繁榮,喜悅和幸福。

形態特征:常綠灌木,高可達2米,干皮淡灰色,微有剝裂。小枝細長,分枝多,植物體各部多具散生白色腺鱗。單葉互生,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楔形,兩面無毛僅具腺鱗。

全緣葉,葉緣基部偶見粗毛,具短葉柄,早春先葉開花,花兩性,單花或數朵生于枝頂,花冠寬漏斗狀,深紅或淡紫色,雄蕊10枚,5長5短,花藥紫色。花柱長于雄蕊并伸出花冠外,花梗、花萼均具白色腺鱗。蒴果短柱狀,暗褐色,密被腺鱗,熟時5瓣開裂,花期4-5月,果熟9-10月。

生長習性: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于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松、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攝氏度,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或低于5攝氏度則生長停滯。

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后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后極易萌發。

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后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

金達萊的養殖方法

環境條件:栽培杜鵑花最好具有室內和室處兩種環境。室內環境是在冬季使用。長江流域,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北方冬季極為寒冷、干燥,用中溫 (15℃左右 )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

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上面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30%左右為宜,切忌夕曬,噴施新高脂膜,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強度,保護禾苗茁壯成長。

盆土要求:杜鵑花性喜疏松、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PH值為5.0—6.0。如用粘土或堿性土,百難活一。特別是夏鵑和洋鵑,非山土不可。山土還要加以改造,通常采用3種配制的培養土。

(1) 山土7份、干苔草屑1份、干腐葉土2份,干肥1份混合配制。(2) 山皮土 ( 表土 )3份、馬糞3份,落葉雜草3份、人糞尿1份分層堆制,經過1-2年后過篩備用。(3) 山土3份、腐葉土3份、園土4份、砂土2份混合配制,并每盆加入 50 克麻醬渣、骨粉。

花盆選擇:栽培杜鵑花的花盆,可根據用途,一般選用泥盆和紫砂盆二種。泥盆通氣透水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長,生產單位栽培都用此盆。成型的杜鵑花,特別已造型的杜鵑花,為供室內外陳設,一般栽于美觀古雅的紫砂盆中。

紫砂盆質地細膩,色采豐富、造型美觀,可增倍觀賞價值。紫砂盆通透性能不及泥盆,在種植時,應在四周盆壁墊以碎瓦片 ( 舊瓦片 ) 這樣利于排水。選盆的大小要視植株年齡,一般4-6 年生植株用5寸盆;7-10年生植株用6寸盆;11-15年生殖株用8寸盆。

改善水質:澆杜鵑花最好使用雨水,其次用河水、池塘水。如用自來水,宜把水存放1-2天,讓氯氣揮發掉再使用。用時加0.2%硫酸亞鐵,生長季節每7-10天澆1次,經常使用,確保土壤呈酸性。

肥水管理:杜鵑性喜陰濕,不宜過干。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杜鵑花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4-5天澆水1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后進行。具體可視盆土干燥情況適量澆水。

3月間,杜鵑花發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夏鵑生長發育稍遲,澆水量應少于春鵑。一般每隔2天在上午適量澆水1次。4-6月杜鵑花陸續開花,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1次。

7-9月上旬高溫干燥季節,早晚各澆水1次,水量不宜過多,并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濕潤的環境。從9月中旬至11月,天氣逐漸轉涼,為杜鵑花生長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

一般隔日清晨澆水1次,保持濕潤即可。杜鵑花比較喜肥,一般采用腐熟的餅肥、魚粉、蠶豆或紫云英等經腐爛后摻水澆灌,忌用人糞尿。出房后至花蕾吐花前,每隔10天施1次薄肥,濃度為15% 。

共施2-3次,促使老葉轉綠,萌發新根。花謝后,為了促使發枝長葉,就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施肥5-6次。如連續下雨,可施干肥。進房前,杜鵑花的生長即將停止前,應施肥1-2次,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墑。

室外遮蔭:在出房前到開花前宜多見陽光;開花期間,中午要進行短時間遮蔭,透光率60%;在6月到7月上旬的梅雨期間,正是杜鵑花抽葉發枝期,應盡可能多見陽光。但遇強烈陽光,上午9時至下午4時還應遮蔭,以防灼傷新葉。

7月中旬到9月上旬,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5時要遮蔭,防止烈日照射。9月以后的秋季生長期可縮短遮蔭時間,一般可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遮蔭,10月以后宜多見陽光。后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

整形修剪:杜鵑花生長較緩慢,一般任其自然生長,只在花后進行整形,剪去徒長枝、病弱枝、畸形枝、損傷枝,修剪后給傷口涂抹愈傷防腐膜,使其傷口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