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樹,是槭樹科槭屬樹種的泛稱,其中一些種俗稱為楓樹。槭屬植物中,有很多是世界聞名的觀賞樹種。槭樹觀賞價值主要由葉色和葉形決定的。又稱元寶槭、楓樹。

槭樹為落葉喬木。葉對生,掌狀5裂。傘房花序,雜性花,花黃綠色,雄花與兩性花同株;萼片5,黃綠色;花瓣5,黃色或白色;雄蕊8,著生于花盤內側邊緣上在世界眾多的紅葉樹種中。

槭樹的秋葉獨樹一幟,極具魅力:樹姿優美,葉形秀麗,秋季葉漸變為紅色或黃色,還有青、紫色,為著名的秋色葉樹種,可作庇蔭樹、行道樹或風景園林中的伴生樹,與其他秋色葉樹或常綠樹配置,彼此襯托掩映,增加秋景色彩之美。

形態特征:槭樹的葉形變化也極為豐富,單葉中有三裂、五裂、七裂甚至多至十三裂,也有羽狀復葉和掌狀復葉,葉形優美的有羽毛楓、扇葉槭、中華槭等。另外青榨槭、葛蘿槭等樹皮綠色,也供觀賞。

槭樹多為小喬木,偶灌木或大喬木,枝條橫展,樹姿優美,而且多為弱陽性樹種,是風景林中表現秋色的重要中層樹木,每到秋季,“染得千秋林一色,還家只當是春天。”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槭樹的樹葉青睞有佳,吟詠描繪之詩文屢見不鮮,但古人常將槭樹亦稱為“楓”。槭樹花期4月,果期9月。

生長習性:槭樹種類和品種繁多,習性也不盡相同,在園林應用中應根據各地的特點選擇適宜的環境或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春季新葉紅色或黃色的種類,一般應植于較為庇蔭、濕潤而肥沃的地方,以免日光直射,樹葉萎縮;而秋季紅葉者,則宜日照充分。

槭樹的繁殖方式:槭樹主要是用種子來進行繁殖

種子繁殖:翅果成熟后脫落期較長,逐漸隨風飄落,故應及時采集。采后晾曬3~5天,去雜后所得純凈翅果即為播樹材料。種子含水量一般為9%~11%,在低溫下密封干藏時可保存3年,在15℃下可保存2年,普通干燥不超過1年。千粒重一般為元寶槭136~186克,雞爪槭11~13克,色木槭90~110克,青榨槭29~33克。

在播種前大部分種子都需要進行低溫層積催芽。因種子內部含有發芽抑制物質,層積溫為0~10℃,一般層積需40~50天。元寶槭播種量為23~28克/平方米,雞爪槭為3~4克/平方米,色木槭為13~20克/平方米,茶條槭15~20克。一年生苗高為60~80厘米,園林、城鎮綠化苗木2年生即可出圃應。

病害防治:槭樹漆斑病發生在槭樹葉上。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點狀褪綠斑,病斑中央褐色,邊緣紫紅色,后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近圓形或梭形大病斑。發病后期,病葉上出現黑色膏藥狀、隆起于葉表面的許多小漆斑。

各漆斑之間彼此分離或互相連接,不規則形,發病葉片提前脫落。病菌以菌絲及分生孢子于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并從雨季開始借氣流及水滴傳播,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

8月中下旬開始,病葉上出現黑色漆斑狀,此時為病菌的無性世代,越冬以后繼續侵染。初始越冬菌源是發病的最主要條件,植株擺放過密、通風不良,則可能導致該病的發生。

發現病葉應及時摘除,秋季結合修剪清除枯落葉及病殘體。槭樹盆景生產基地盡量遠離野外生長的槭樹。雨季之前葉面噴灑18%多菌銅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用藥2~3次。

槭樹的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槭樹類姿態瀟灑,婆娑宜人,尤其是羽扇槭、羽毛槭、雞爪槭等具有優美葉形的種類能產生輕盈秀麗的效果,使人感到輕快,因而非常適于小型庭院的造景,多孤植、叢植。

雞爪槭等小喬木類適植于常綠針葉樹、闊葉樹或竹叢之前側,并可在樹間點綴黃色的地被菊等秋季花卉,經秋葉紅,枝葉扶疏,滿樹如染,在綠色背景和黃色地被的襯托下可最好的表現紅葉的鮮艷,足以一破岑寂秋色。

園林用途:槭樹在大型公園或名勝古跡、天然公園、植物園內群植成林最能顯示其紅葉之美,可結合植物引種,建設專門的“槭樹園”。如杭州植物園的“槭樹杜鵑園”,將槭樹與常綠樹和其他落葉樹混植,以栲樹、青岡櫟、樟樹、榔榆、臭椿、馬尾松等高大喬木為上層。

以三角楓、秀麗槭、五角楓、雞爪槭等各種槭樹為中層喬木、一毛白杜鵑、錦繡杜鵑、映山紅等為下木,空間構圖上高低錯落、富于變化,色彩搭配上或紅綠相間,或紅白相應,也符合各物種的生態特性,是一個極為成功的植物配置范例。東北哈爾濱森林公園也有6種槭樹,長勢良好,入秋供游人觀賞紅葉或黃葉。

《花經》云:“楓(指槭樹)葉一經秋霜,酡然而紅,燦似朝霞,艷如鮮花,雜厝常綠樹種間,與綠葉相稱,色彩明媚,秋色滿林,大有鋪錦列秀之致。”槭樹也適宜植于瀑口、山麓、溪旁、池畔、園林建筑和各園林小品附近,以資點綴。

蘇州拙政園緊小滄浪的明式小院“志清意遠”為一獨立封閉式小院,池邊散植槭樹,古樹修竹,景色瑰麗。此外,元寶楓、五角楓和三角楓等喬木類是優良的行道樹,各地常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