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薔薇(學名:Rosa wichurana Crep.)是攀援灌木,高3-5米,枝條平臥,節上易生根;小枝紅褐色,皮刺小,常帶紫紅色,小葉5-7,葉片橢圓形、卵形或倒卵形,花多朵成傘房花序;
苞片卵形,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瓣白色,有香味,倒卵形,果實球形或近球形,紫黑褐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10-11月。光葉薔薇生長高度海拔150-500米。光葉薔薇分布于中國、日本和朝鮮。此花有栽培,具有較高的園藝價值。
形態特征:光葉薔薇的花多朵成傘房花序;花直徑2-3厘米;花梗長6-20毫米,總花梗和花梗幼時有稀疏的柔毛,不久即脫落近無毛或散生腺毛;苞片卵形,不久即脫落;
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全緣,外面近無毛,內面密被柔毛,邊緣較密;花瓣白色,有香味,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花柱合生成束,伸出,外被柔毛,比雄蕊稍長。
生長習性:光葉薔薇喜陽光,亦耐半陰,較耐寒,適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潤濕地。光葉薔薇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干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而又排水通暢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長。不耐水濕,忌積水。
光葉薔薇的養殖方法
土壤:配制成營養土應該注意排水,通風及各種養分的搭配。其比例是園土:腐葉土:礱糠灰=5:3:2。每年越冬前后適合翻盆、修根、換土,逐年加大盆徑,以泥瓦盆為佳。
澆水:因季節而異,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濕潤,不干透就行。開春枝條前發,枝葉生長,適當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澆1次水。在生長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澆水量,夏季高溫,水的蒸發量加大。
植物處于虛弱半休眠狀態,最忌干燥脫水,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避免陽光暴曬。高溫時澆水,每次澆水應有少量水從盆底滲出,說明已澆透,澆水時不要將水濺在葉上,防止病害。
施肥:薔薇花喜肥,基肥以遲效性的有機肥為主,如腐肥的牛糞、雞糞、豆餅、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葉片肥厚,深綠有光澤。早春發芽前,可施一次較濃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謝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間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將發時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機肥越冬。
修剪:每季開完一期花后必須進行全面修剪。一般宜輕度修剪,及時剪去開放的殘花和細弱、交叉、重疊的枝條,留粗壯、年輕枝條從基部起只留3-6厘米,留外側芽,修剪成自然開心形,使株形美觀,延長花期。另外,盆栽薔薇花要選矮生多花且香氣濃郁的品種。
地栽技術:薔薇花地栽的株距為50-100厘米,根據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另外,薔薇花栽培地必須陽光充足、干燥通風、排水良,富含有機質的沙質土壤。
澆水:地栽薔薇花主要注意夏季干旱時要澆足水,尤其是孕蕾期和開花期一定保證供足水,同時也要注意雨季不要積水。
施肥:冬耕可施人糞尿或撒上腐熟有機肥,然后翻入土中,薔薇花生長期要勤施肥,花謝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溫干旱應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還應注意及時清除雜草。
修剪:夏季修剪薔薇花主要是剪除嫁接砧木的萌薜枝花,花后帶葉剪除殘花和疏去多余的花蕾,減少養料消耗為下期開花創造好的條件。為使株型美觀,對長枝可剪去1/3或一半,中枝剪去1/3,在葉片上方1厘米處斜剪,若修剪過輕。
薔薇植株會越長越高,枝條越長越細,花也越開越小。冬季修剪隨品種和栽培目的而定,修時要留枝條,并要注意薔薇植株整體形態,大花品種宜留4-6枝,長30-45厘米選一側生壯芽,剪去其上部枝條,蔓生或藤本品種則以疏去老技,剪除弱枝、病枝和培育主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