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麻葉,別名:茶葉花、澤漆麻、野茶葉、紅根草、野麻;拉丁文名:dogbane leaf.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羅布麻的葉子,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
長2~5cm,寬0.5~2cm,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有小芒尖,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具細齒,常反卷,兩面無毛,葉脈于下表面突起;葉柄細,長約4mm。質脆。氣微,味淡。
形態特征: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2~5cm,寬0.5~2cm,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有小芒尖,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具細齒,常反卷,兩面無毛,葉脈于下表面突起;葉柄細,長約4mm。質脆。氣微,味淡。
生長習性:羅布麻抗逆性較強,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在沙質土壤中也容易成活,在年降水量為100毫米甚至不足15毫米而蒸發量高達2500~3000毫米的干旱地區仍生長良好。
在新疆的一些田里,鹽含量高達14.5%,青海柴達木盆地有些田地中土壤表層30厘米內含鹽量甚至高達50%,羅布麻仍能良好生長。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極端低溫-47℃,地面積雪期130天,也可自然生長,株高可達70~120厘米。在吐魯番盆地,夏季最高氣溫達47.8℃,地面溫度達52℃以上,羅布麻也生長良好。
羅布麻的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羅布麻種子細小,直接播種不易出苗,應先處理種子,播種后待小苗欲出土時在傍晚或多云的天氣撤下覆蓋物,培育1年即可移栽。
根莖繁殖:選取2年生以上的根莖,切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覆土10厘米澆水,華北地區3月中旬、東北地區4月中旬栽培,30天左右陸續出苗。
分株繁殖:在植株枯萎后或在春季萌動前,將根莖及根從株叢中挖出進行移栽。
羅布麻的種植技術
選地整地:羅布麻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應以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松、透氣性沙質壤土為宜。地勢低洼、易澇、易干旱的黏質和石灰質地塊不宜栽種。
整地前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廄肥1000~2000千克,全面深耕,深30~40厘米,耙細、整平,做成畦床,按8米×1.2米作畦,畦高8~18厘米、寬30~40厘米,兩畦之間留作業道40厘米左右,并在兩畦之間增設隔離帶,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種子處理:羅布麻種子裝入布袋,用清水浸泡24小時,期間換水1~2次,屆時取出攤開,厚度1~2厘米,放在15℃的地方,蓋上潮濕的遮蓋物(如麻袋、布袋等),當有50%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羅布麻播種時先將種子拌入1:10的清潔細沙,在畦上開溝條播,行距30厘米,溝深0.5~1厘米,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內,之后覆土0.5厘米,稍鎮壓后澆水,再覆蓋草簾或稻草等保濕。
田間管理:羅布麻苗高5~6厘米時應及時清除雜草,并適當松土,每年除草松土3~4次,并根據土壤的含水量適時進行灌溉,以促進苗木的生長。當苗高5厘米以上時結合松土除草進行,間去弱苗、過密苗或病苗,同時移苗補苗,株距5~8厘米。
適時追肥:羅布麻苗高10厘米時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氮肥3~5千克,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進行第二次追肥,每畝施磷肥10千克、鉀肥5千克,然后澆水,7月下旬停止施肥。
病蟲防治:羅布麻在生長期間很少發生病害。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在生長期間如果發現斑枯病,應立即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預防,如需再次施藥,應間隔7~10天。要及時清除病株,并在收獲時做好清園工作,集中銷毀病株,以減少傳染源。
留種技術:羅布麻留種選擇健壯的無病害的植株留做種子。當果實從綠色變為黃色即將開裂時收割,稍加晾曬待果實完全裂開時脫粒,再晾曬2~3天,除凈雜質,裝入布袋,置于陰涼通風干燥處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