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傘楓(學名:Heteropanax fragrans (Roxb.) Seem.):常綠喬木,高5-30米,胸徑達70厘米,樹皮淡灰棕色,枝無刺。葉大,三至五回羽狀復葉;小葉片在羽片軸上對生,紙質,橢圓形,兩面均無毛,邊緣全緣。
圓錐花序頂生,長30-40厘米,主軸及分枝密生銹色星狀絨毛,后毛脫落;傘形花序頭狀,直徑約1.2厘米,有花多數;花淡黃白色,芳香;萼有絨毛;花瓣5,卵形,長約2毫米,外面疏生絨毛。果實卵球形,略側扁,黑色。花期10-12月,果期次年2-3月。
幌傘楓生于森林中,庭園中偶有栽培,海拔數十米至1000米。分布于中國、印度、不丹、錫金、孟加拉、緬甸和印度尼西亞。根皮治燒傷、癤腫、蛇傷及風熱感冒,髓心利尿。樹冠圓整,可栽培作為庭園風景樹。
生長習性:幌傘楓原產熱帶,喜光,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亦耐陰,不耐寒,能耐5-6℃低溫及輕霜,不耐0℃以下低溫。較耐干旱,貧瘠,但在肥沃和濕潤的土壤上生長更佳。
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華南北部,選擇背風向陽環境,可露地栽培,寒冷年份,需防護越冬。其余絕大部分地區,均只宜盆栽,置室內防寒越冬。喜弱光,幼樹可在樹蔭下或室內栽培。
幌傘楓的作用用途
幌傘楓樹冠圓整,行如羅傘,羽葉巨大,奇特,為優美的觀賞樹種。大樹可供庭蔭樹及行道樹,幼年植株也可盆栽觀賞,置大廳,大門兩側,可顯示熱帶風情。同屬常見栽培種還有華幌傘楓,短梗幌傘楓等。形態近似。
幌傘楓的樹形端正,枝葉茂密,在庭院中即可孤植,也可片植。盆栽可做為室內的觀賞樹種,多用在莊重肅穆的場合,冬季圣誕節前后,多置放在飯店、賓館和一些家庭中作圣誕樹裝飾。樹冠圓整,可栽培作為庭園風景樹。
幌傘楓的栽培技術
基質: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厘米,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
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濕度管理喜歡濕潤或半燥的氣候環境,要求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溫度在50-70%,空氣相對濕度過低時下部葉片黃化、脫落,上部葉片無光澤。
溫度:扦插后的管理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
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
濕度:同時要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
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
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
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施肥:地植宜施腐熟垃圾或禽畜糞做基肥,種植以后一般可不再施肥。盆栽宜用森林表土或塘泥,干糞及鈣鎂磷等做基肥,以后視葉片生長情況,每年施加氮肥水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