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狗毛蕨又名金毛狗脊或金毛狗,是一種蕨類植物,為蚌殼蕨科金毛狗屬下的一個種。金毛狗蕨屬國家級瀕危珍奇植物,為大型樹狀蚌殼蕨科金毛狗屬的陸生蕨。植株高1~3米,體形似樹蕨,根狀莖平臥、粗大,端部上翹,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長茸毛,狀似伏地的金毛狗頭,故稱金毛狗蕨。
毛狗蕨是蚌殼蕨科金毛狗蕨屬的1種,分布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根狀莖粗大,木質,平臥或斜升,連同葉柄基部密被金黃色的長茸毛。形如金毛狗,植株高可達3米,葉片大形,三回羽裂,除小羽軸兩面各有短毛外,余皆光滑,下面灰綠色,孢子囊群生裂片上分叉小脈的頂端。
金毛狗為蚌殼蕨科金毛狗屬的陸生蕨,根狀莖粗狀肥大,直立或橫臥在土表生長,其上及葉柄基部都密被金黃色長茸毛,看上去就像一只玩具金毛狗,惹人喜愛。它的葉叢生,在比較適合其生長的自然環境中,葉長可達2米,闊卵狀三角形,三回羽狀分裂,葉近革質,上端綠色而富光澤,下端灰白色。囊群蓋兩瓣,形如蚌殼。
金毛狗蕨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毛狗蕨為中國熱帶、亞熱帶區的酸性土的指示植物,其根狀莖約含30%的淀粉,可以食用和釀酒,又可供藥用,名金毛狗脊,是傳統中草藥,有補腎、強腰膝、驅風濕、利尿通淋的功效,其表面金黃色的長柔毛可用于外傷止血和制手工藝品。
生長習性:金狗毛蕨生于山溝及溪邊林下酸性土中,喜溫暖和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畏嚴寒,忌烈日,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金狗毛蕨分布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生于海拔900m左右的山麓溝邊及林下。一般生于山麓溝邊和林下陰處酸性土上。在森林等地是一大簇的生長。金狗毛蕨是一種中藥,在東南亞被大幅采集,影響其數量。
金狗毛蕨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我國華東、華南及西南地區皆有分布。生于山溝及溪邊林下酸性土中,喜溫暖和空氣濕度較高的環境,畏嚴寒,忌烈日,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金毛狗蕨的作用用途
觀賞價值:金毛狗蕨株形高大,葉姿優美,堅挺有力,葉片革質有光澤,四季常青,頗有南國風光意境。在庭院中適于作林下配置或在林蔭處種植。它也可盆栽作為大型的室內觀賞蕨類。
金毛狗蕨根狀莖粗大密被金黃毛柔軟的茸毛、光澤油潤、閃閃發亮、形如金狗頭、金猴頭,點綴珠眼栩栩如生,制作成盆景新奇別致十分高雅,能永久觀賞;其老莖短化培植成小型盆景,鳳尾新葉青翠動人。
新冒出的嫩牙極象一條條如意綠棒,配上金光閃閃的狗頭(或叫猴頭)顯得生機盎然,新意高雅,賦予吉祥如意的象征,觀賞價值極高,獲得了第四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優秀獎,越來越成為喜慶佳節饋贈親友的時尚花卉。
醫學價值:金毛狗蕨植株上金黃色的茸毛,是良好的止血藥,中藥名為狗脊。傷口流血處,粘上茸毛,立刻就能止住流血。根狀莖還有補肝腎、強腰膝、除風濕、壯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
科學研究: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羅紀,是原始森林中“輩分”最高的植物“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金毛狗蕨的文化背景
名稱由來:金毛狗蕨為大型樹狀蚌殼蕨科金毛狗屬的陸生蕨,體形似樹蕨,根狀莖平臥、粗大,端部上翹,露出地面部分密被金黃色長茸毛,狀似伏地的金毛狗頭,故稱金毛狗蕨。
資料記載:據《浙江植物志》記載:金毛狗,學名Cibotium.barometz,蚌殼蕨科,本科5屬,約30-40種,分布泛熱帶,我國1屬1種。
科學研究:金毛狗蕨起源于侏羅紀,是原始森林中“輩分”最高的植物“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曾于2007年在我縣首次被發現,為麗水市新分布記錄。此次發現的第二個分布點,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對我縣生態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