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堇別名楚葵、蜀堇、苔菜、水卜菜等,罌粟科紫堇屬植物紫堇的全草及根。根于秋季采挖,洗凈曬干;夏季采集全草,曬干或鮮用。治肺結核咳血,遺精,瘡毒,頑癬。紫堇為一年生灰綠色草本,高20-50厘米,具主根。
莖分枝,具葉;花枝花葶狀,常與葉對生。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近三角形,長5-9厘米,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1-2回羽狀全裂,一羽片2-3對,具短柄,二回羽片近無柄,倒卵 圓形,羽狀分裂,裂片狹卵圓形,頂端鈍,近具短尖。紫堇花的花語:相思,是至死不渝的愛情,沉默不語。
形態特征:紫堇為一年生灰綠色草本,高20-50厘米,具主根。莖分枝,具葉;花枝花葶狀,常與葉對生。基生葉具長柄,葉片近三角形,長5-9厘米,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1-2回羽狀全裂,一羽片2-3對,具短柄,二回羽片近無柄,倒卵圓形,羽狀分裂,裂片狹卵圓形,頂端鈍,近具短尖。
紫堇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總狀花序疏具3-10花。苞片狹卵圓形至披針形,漸尖,全緣,有時下部的疏具齒,約與花梗等長或稍長。紫堇的花梗長約5毫米。萼片小,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具齒。
花粉紅色至紫紅色,平展。外花瓣較寬展,頂端微凹,無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1.5-2厘米;距圓筒形,基部稍下彎,約占花瓣全長的1/3;蜜腺體長,近伸達距末端,大部分與距貼生,末端不變狹。下花瓣近基部漸狹。
內花瓣具雞冠狀突起;爪纖細,稍長于瓣片。柱頭橫向紡錘形,兩端各具1乳突,上面具溝槽,槽內具極細小的乳突。蒴果線形,下垂,長3-3.5厘米,具1列種子。種子直徑約1.5毫米,密生環狀小凹點;種阜小,緊貼種子。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長習性:紫堇的生長環境極為多樣,主要于近海平面至1500米的多石坡地或河水泛濫地段,山溝、溪流及平原、丘陵草地或疏林下。例:生丘陵林緣,宅畔墻基,生于池城邊、路邊、林下、多石處等潮濕地方;伴隨發生了各種植株體態上的演化。
紫堇喜溫暖濕潤環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怕干旱,忌連作,宜與高稈作物套種。自東北至西南的森林地區,尤其是亞高山針葉林帶最為集中,原始類型多分布于此生境并顯示向草原、荒漠,特別是高山草甸至流石灘,其生物多樣性的發展最為突出。許多種類形成種群復合體并明顯有網狀進化現象。
紫堇的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紫堇常用種子繁殖,每畝約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小暑與大暑節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后,在行間淺鋤地面,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面濕潤,30天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因紫堇為喜陰植物,故出苗后要勤澆水,加強管理。大秋作物成熟收獲時,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上凍前要澆凍水,覆圈肥。翌春化凍后,將糞塊砸碎,整平。清明至谷雨節新生葉尚未布滿地面時,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澆水。立夏后停止澆水,以防莖、葉腐爛,降低產量。
主要病蟲害:驚蟄節前后,幼苗返青時,常有一種鱗翅目的黑色幼蟲,咬食嫩芽,為害甚大,可用青蟲菌(臘螟桿菌三號)500~1000倍液噴殺,或每畝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細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內毒殺。
收獲加工:紫堇全草入藥,于小滿節前后,當地丁半籽半花時,選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曬干。
紫堇的繁殖方式:紫堇常用用種子繁殖,每畝約需種子3~4公斤。通常與禾本科植物套種。小暑與大暑節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壟后,在行間淺鋤地面,將種子均勻撒入行間,用大鋤推一遍,將種子埋嚴,澆水,要保持畦面濕潤,30天左右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