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梅(又名紫葉草、紫錦草等),為鴨跖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0-30厘米,葉披針形,略有卷曲,紫紅色,被細絨毛。莖紫褐色,初始直立,伸長后呈半蔓性,呈地被匍匐狀。春夏季開花,花色桃紅,有變種,葉上有白色條紋。花小、白色,夏秋開放。在日照充分的條件下花量較大。

多年生草本,植株全體呈深紫色;莖葉質厚而脆,易折斷。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具葉鞘,葉鞘邊緣鞘口有睫毛;葉面常覆有白色蠟質。花開于各分枝頂端,有葉狀苞片保護,花瓣三,紫紅色,雄蕊6枚,花絲具毛。蒴果。原產墨西哥,校園有栽培。

紫竹梅的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披散草本,高20~50厘米。莖多分枝,帶肉質,紫紅色,下部匍匐狀,節(jié)上常生須根,上部近于直立。葉互生,披針形,長6~13厘米,寬6~10毫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抱莖而成鞘,鞘口有白色長睫毛,上面暗綠色,邊緣綠紫色,下面紫紅色。

花密生在二叉狀的花序柄上,下具線狀披針形苞片,長約7厘米;萼片3,綠色,卵圓形,宿存;花瓣3,藍紫色,廣卵形;雄蕊6,2枚發(fā)商,3枚退化,另有1枚花絲短而纖細,無花藥;雌蕊1,子房卵形,3室,花柱絲狀而長,柱頭頭狀。蒴果橢圓形,有3條隆起棱線。種子呈三棱狀半圓形,漢棕色。花期夏秋。

紫竹梅的生態(tài)習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忌陽光暴曬,喜半蔭。對干旱有較強的適應能力,適宜肥沃、濕潤的壤土。此草在盆栽時宜用白色、藍色或其它的花盆。生長期內,除盛夏6-9 月中午前后要遮蔭,其它季節(jié)應給予充足的光照。

保持充足的光照,其色彩才能鮮艷,長時間過陰,色彩就會暗淡,且節(jié)間變長,枝蔓不挺,缺乏生機。另外,肥多也會引起徒長,每月施1-2次餅肥水即可。澆水要做到不干不澆。

夏季天氣干燥時,向植株噴水增大濕度,則更有生機。冬季盆土稍濕潤即可,來年3月對長勢衰弱和零亂的植株進行一次整剪,以促發(fā)新枝。引草的繁殖,可在生長季取枝在水中、土中扦插,皆易成活。

紫竹梅的繁殖方式:此草在盆栽時宜用白色、藍色或其它的花盆。生長期內,除盛夏6-9月中午前后要遮蔭,其它季節(jié)應給予充足的光照。保持充足的光照,其色彩才能鮮艷。

長時間過陰,色彩就會暗淡,且節(jié)間變長,枝蔓不挺,缺乏生機。另外,肥多也會引起徒長,每月施1-2次餅肥水即可。澆水要做到不干不澆。夏季天氣干燥時,向植株噴水增大濕度,則更有生機。

冬季稍盆土濕潤即可,來年3月對長勢衰弱和零亂的植株進行一次整剪,以促發(fā)新枝。引草的繁殖,可在生長季取枝在水中、土中扦插,皆易成活。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yǎng)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

家庭扦插限于條 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qū)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把莖桿剪成5~8公分長一段,每段帶三個以上的葉節(jié),也可用頂梢做插穗。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shù)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梢酝ㄟ^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shù)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

秋季繁殖紫鴨跖草有哪些優(yōu)點?

紫鴨跖草最宜在秋季繁殖,因為秋天繁殖有3個優(yōu)點:容易成活,生長迅速,短時間即可滿盆。生長莖不高,生長葉較旺,易于冬天生長。來年開花多,美不勝收。秋季繁殖,以扦插為宜。剪取老莖約10厘米,在節(jié)下剪平,插之一半,半月后即可生根,并從側面抽芽。

培植應堅持“三多”:水多。平時要保持盆泥濕潤,過干會少長葉,徒長莖,莖亦弱,葉也小,同時會折葉下垂。除注意澆水外,還需經常向葉面噴水。肥多。紫鴨跖草嗜肥,肥多則葉多且肥大,故一經常施以液肥。

紫竹梅的養(yǎng)殖方法

土壤:如何養(yǎng)殖紫竹梅首先應該重新選擇土壤?;ㄓ褌兊淖现衩反蠖喽际菑幕ǖ昊蚓W上購買的盆栽紫竹梅。里面的土壤可以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但是土壤非常便宜。

如果大家想讓紫竹梅長得更好,開花更多,就應該選擇紫竹梅喜歡的土壤。根據紫竹梅的生長習性,最好選擇肥沃濕潤的土壤。建議大家使用混合了2份菜園土、4份中粗河沙的混合土壤。

光照:在紫竹梅的養(yǎng)殖方法中,光照是很重要的。紫竹梅喜歡光,在室內養(yǎng)殖紫竹梅時應該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每隔2 - 3個月移到室外半陰涼的地方或遮蔽養(yǎng)護一個月,這樣它就可以積累營養(yǎng)并恢復長勢。

我們要注意紫竹梅害怕陽光直射。在夏天,它應該保持半遮蔭。在其他季節(jié),應該提供充足的光照。當光照強烈時,葉色呈濃紫色,蔽陰處葉色轉綠。

溫度:適當調節(jié)紫竹梅的溫度也是必要的。紫竹梅喜歡溫暖的環(huán)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7 - 32℃,如果它想生長良好,最好保持室溫,我們要注意紫竹梅不耐寒。冬天的溫度應該保持在12℃以上,一旦溫度低于0℃,紫竹梅就會因凍傷而死亡。

澆水:水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室內養(yǎng)殖紫竹梅時,澆水非常重要。紫竹梅喜歡潮濕的環(huán)境,但它害怕積水。最好是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保持盆土濕潤。早上氣溫較低時,澆水時間應盡可能安排在早上或晚上氣溫較低時。

我們還有注意春夏兩季是紫竹梅的生長季節(jié),此時澆水間隔應為2 - 4天。冬天應該控制澆水頻率,盆土應該稍微濕潤。此外,當夏天天氣干燥時,也應該向紫竹梅噴水以增加濕度,從而使紫竹梅更有活力。

施肥:說完澆水,然后談施肥,這在紫竹梅的養(yǎng)殖方法中也很重要。花友們應該每月給紫竹梅施用兩次有機肥料,但是要注意當紫竹梅的莖和藤滿盆時,應該停止施肥,否則過量施肥會導致過度生長。此外,當溫度過高或過低時,應該停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