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為白花丹科白花丹屬植物。常綠亞灌木。莖直立,多分枝,蔓狀。葉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穗形總狀花序具25-78花。花序軸無毛,被頭狀腺體。萼管狀,被腺體,花冠白或微帶藍色,花冠高腳碟狀,裂片5,先端具短尖。
花藥藍色。蒴果。白花丹高約1-3米,直立,多分枝;葉薄,通常長卵形。穗狀花序通常含25-70枚花;苞片狹長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花萼先端有5枚三角形小裂片,花冠白色或微帶藍白色。
子房橢圓形,蒴果長橢圓形,淡黃褐色;種子紅褐色。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生于污穢陰濕處或半遮蔭的地方。分布于中國、南亞和東南亞各國。
生長習(xí)性:多生于氣候炎熱的地區(qū),常見于陰濕的溝邊或村邊路旁的曠地,世界其他熱帶地區(qū)有分布和栽培,野生或栽培。白花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fā)達,深度可達60~80厘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上,最有利于根系生長。
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采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fā)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參根是隨著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后期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yǎng)分向下部轉(zhuǎn)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白花丹植株返青后,3~4月莖葉生長較快,果實成熟后植株枯死,倒苗后重新長出新芽和葉片,進入第二次生長,母株一般生3~5個分株,從4月上旬開始分枝,并陸續(xù)抽出花莖,秋季花莖少,只有春季的三分之一,7~8月日照時間長有利根部生長。
白花丹的栽培技術(shù)
育苗地:宜選擇地勢較高,土層疏松,灌溉方便的地塊。播前進行翻耕,施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作基肥,整細(xì)耙平,作高畦播種。栽植地: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山地,宜選向陽的低山坡,坡度不宜太大。
丹參根深,入土約33厘米以上。因此,在前作收獲之后,深翻土壤35厘米以上,結(jié)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2500~3000kg,加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前,再翻耕1次,整細(xì)耙平,作成1.3米寬的高畦,四周開好深的排水溝,以利排水。
春播后,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于5月中旬,秋栽于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zhǔn),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澆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nèi)。
田間養(yǎng)護管理
蹲苗:幼苗返青之后,要經(jīng)常松土淺鋤。一般不澆水以利根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長,少出細(xì)側(cè)根和纖維根,以利提高丹參質(zhì)量。
排灌:移植后緩苗前應(yīng)保持畦地濕潤,確保成活。成活后一般不澆水。分株,根段繁殖的地塊,若在春季收刨,需澆好封凍水。雨季要及時排水,以防爛根。追肥后要澆水。
中耕、除草、追肥:4月上句齊苗后,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松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后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
第3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jié)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發(fā)育。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后覆土蓋肥。
需肥特性: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yǎng)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發(fā)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
在氮、磷、鉀嚴(yán)重虧缺時,丹參植株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生理病態(tài)。在嚴(yán)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yōu)闇\綠,植株生長緩慢;嚴(yán)重時生長點不發(fā)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xì)小,藥材產(chǎn)量很低。
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后期斑點擴大并干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xì)長嫩弱,表現(xiàn)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xiàn)明顯花斑。
施肥技術(shù):因白花丹參屬于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nóng)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后,將土地整細(xì)摟平。
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yīng)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后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排灌水:丹參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干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余的積水應(yīng)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種子采收:留種田植株于第二年5月開始開花,可一直延伸到10月份。6月份種子陸續(xù)成熟,分批剪下,曝曬打出種子,再曬至干即可。種子不耐貯藏,最好當(dāng)年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