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學名:Basella rubra)亦稱胭脂菜、胭脂豆、蠶菜、木耳菜、天葵、皇宮菜、胡胭脂、牛皮凍、蟳公菜、蟳管菜、蟳菜、猬菜、胭脂豆、軟筋菜、軟姜仔、藤菜、藤葵、非洲菠菜、繁露、龍宮菜、潺菜、蔠葵、紫角葉,是落葵科一年生藤蔓植物。

是一種可供食用的蔬菜。在廣東、香港叫做潺菜。四川稱豆腐菜,軟漿葉。嫩枝葉可作蔬菜;全草可供藥用,清涼涼血,外敷治癰毒。臺灣美濃客家話叫做齋嫲菜。中國梅州客家話叫做藤菜或西洋菜。川七 = 洋落葵(Anredera cordifolia)

落葵在中國分布很廣,別名也多,如木耳菜、藤菜、軟漿葉、胭脂菜、豆腐菜等,系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蔓生纏繞性植物。原產中國和印度,現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均有栽培。落葵以幼苗、嫩莖、嫩葉芽供食用,全株還可供藥用,落葵營養豐富。

據測定,每100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7克、碳水化合物3.1克、維生素C102毫克(在綠葉菜中居榜首),并富含胡蘿卜素、鐵、磷、鈣等。食用方法多樣,可以炒食、涮火鍋、涼拌、作湯等。

有滑腸、利便、清熱等功效,經常食用能降壓益肝、清熱涼血、防止便秘,是一種保健蔬菜。此外落葵既是植物種名,有時也作同屬種的共稱,是一種原生態植物。

形態特征:落葵是一年生纏繞草本。莖長可達數米,無毛,肉質,綠色或略帶紫紅色。落葵的葉片卵形或近圓形,長3-9厘米,寬2-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微心形或圓形,下延成柄,全緣,背面葉脈微凸起;葉柄長1-3厘米,上有凹槽。

落葵的穗狀花序腋生,長3-15 (-20) 厘米;苞片極小,早落;小苞片2,萼狀,長圓形,宿存;花被片淡紅色或淡紫色,卵狀長圓形,全緣,頂端鈍圓,內摺,下部白色,連合成筒;

雄蕊著生花被筒口,花絲短,基部扁寬,白色,花藥淡黃色;柱頭橢圓形。落葵的果實球形,直徑5-6毫米,紅色至深紅色或黑色,多汁液,外包宿存小苞片及花被。落葵的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落葵耐高溫高濕,一般生長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種子一般發芽適溫在25℃左右,植株生長適溫在25℃~30℃,在整個生育期都需要土壤濕潤。落葵的個別品種對高溫短日照要求較嚴,多數品種對日照要求不嚴。落葵生于海拔2000m以下地區。

春早熟栽培技術:落葵春早熟栽培是早春利用保護設施進行育苗、栽培的方法。該方式上市早,經濟效益較高。

1.栽培設施及時間:華北地區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時,一般于2月中下旬在溫室或風障陽畦中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可開始采收。利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栽培時,可于1月中下旬播種育苗,2月中下旬定植,3月中下旬即可開始采收。

2.播種育苗:落葵為喜溫蔬菜,春早熟栽培中育苗期在冬末春初寒冷季節。因此,育苗床一定要保證適宜的溫度。一般用風障陽畦或日光溫室,有條件時利用電熱溫床進行。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處理,播后立即覆蓋塑料薄膜,夜間加蓋草苫子保溫,促進出苗。苗期應盡量提高苗床溫度,保持白天30℃左右,夜間15~20℃。出苗后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苗齡30~35天,6~7片真葉時即可定植。苗期其他管理同露地栽培育苗。

3.定植:定植前每公頃施腐熟的有機肥75000千克,深翻,做成平畦。定植前10~15天,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扣塑料薄膜、閉棚,盡量提高地溫。定植應選晴暖天氣上午進行,盡量爭取定植后有溫暖的幾天,以利緩苗。定植株行距為20厘米×30厘米,定植后立即澆水,扣嚴塑料薄膜,提高棚溫。

4.田間管理:生長期間利用閉棚和通風降溫來調節棚內白天溫度為25~30℃,夜間15~20℃。白天超過33℃,即通風降溫。當進入初夏,外界氣溫升高時,加大通風量。

并撤除草苫子等保溫覆蓋物。待外間夜溫在15℃以上時,可撤除塑料薄膜,轉入露地栽培。保護設施內的追施、澆水、整枝等管理措施可參照露地栽培。采收方法同露地栽培。

秋延遲栽培技術:春播的落葵如果在秋季仍然生長良好,可進行秋延遲栽培,一直延遲采收到11月底至12月初。這種方式在初冬寒冷季節,缺少綠葉蔬菜時亦然可供應鮮嫩的落葵,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均高。

華北地區在10月中下旬,早霜來臨前10~15天,把衰老的主蔓剪去,保留1~2條健旺的莖部發出的側蔓。就地建塑料大棚或中、小棚,扣上塑料薄膜。白天保持棚內25~30℃,夜間不低于15℃。防止低溫造成霜凍。進入11月中下旬可加蓋草苫子保溫,只要棚內溫度在5℃以上,盡量延遲采收期,以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秋末冬初,棚內溫度漸低,蒸發量小,可減少澆水次數。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就無需澆水。10月至11月初可追1~2次尿素,每次每公頃225~300千克。其他管理同露地栽培。當棚內最低氣溫不能保持住5℃時,應全部采收拉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