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香薊原產熱帶美洲,多年生草本,常作一年生栽培,高30~60厘米,全株被毛。莖披散,節間生根,被白色柔毛。葉對生,葉片卵形。頭狀花序,小花全部為管狀花,花色有淡藍色、藍色粉色、白色等。花期7月至降霜。

瘦果長1.5-1.8毫米,易脫落。種子千粒重0.15克。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寒,在酷熱下生長不良。分枝力強,耐修剪。播種繁殖,對優良品種可扦插繁殖。花壇、花鏡布置,盆栽觀賞和作切花。

霍香薊分布于中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歸化野生分布0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見栽培。

藿香薊的花語:敬愛。藿香薊又名勝紅薊,菊科霍香薊屬。原產于墨西哥。廣東稱咸蝦花、白花草、白毛苦、白花臭草,云南稱重陽草,貴州稱膿泡草、綠升麻,廣西稱臭爐草。

形態特征:霍香薊無明顯主根。莖粗壯,基部徑4毫米,或少有纖細的,而基部徑不足1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或自中部以上分枝,或下基部平臥而節常生不定根。部莖枝淡紅色,或上部綠色。

被白色塵狀短柔毛或上部被稠密開展的長絨毛。葉對生,有時上部互生,常有腋生的不發育的葉芽。中部莖葉卵形或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8厘米,寬2—5厘米;自中部葉向上向下及腋生小枝上的葉漸小或小。

卵形或長圓形,有時植株全部葉小形,長僅1厘米,寬僅達0.6毫米。全部葉基部鈍或寬楔形,基出三脈或不明顯五出脈,頂端急尖,邊緣圓鋸齒,有長1—3厘米的葉柄,兩面被白色。

生長習性:霍香薊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見栽培。霍香薊喜溫暖,陽光充足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耐寒,在酷熱下生長不良。分枝力強,耐修剪。

霍香薊的養殖方法

培育壯苗:霍香薊種子細小,播種要求細致作業。一般情況,2月初在溫室內播種,也可于4月初露地播種。培養土應以農肥、園田土各半,摻入少量的腐葉土,混合均勻后過篩。少量育苗可用花盆(大量育苗可以作床),將培養土裝入盆內,壓實后澆透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撒播濕土上。覆土不可過厚,以能蓋嚴種子即可。

盆土保持濕潤。約10天左右可出苗。幼苗呈2對真葉時分苗,用小塑料營養缽,每缽栽1株。霍香薊種子小,小苗生長緩慢。為了早成型早開花,可采用扦插育苗。扦插育苗要準備大母株,冬天放溫室內,早春采取健壯枝條,保留2—4片真葉,不留生長點。

枝條長度為5—6厘米,剪口應在節下,隨剪隨插。扦插深度為插條長的1/3—1/2。高溫季節,扦插后放陰涼處,防止高溫和日曬。10天左右生根,可以分苗。扦插育苗除冬天低溫外,其他生長季節均可進行,易成活。

定植管理:霍香薊幼苗出現2—4個分枝時進行定植盆栽。4寸花盆栽1株,盆土以農肥、園田土和細砂各1/3,混合后過篩。小苗栽完后,盆土應壓實,澆足水,放陰涼處,7—10天后移至陽光處。這時基本緩苗,開始正常生長。

注意水肥管理,盆土表層發白見干時澆水,每次澆水要足,不能澆半截水。進入高溫季節,植株生長旺季,每天澆2次水。每10—15天澆1次稀餅肥水,并適當增施磷、鉀肥。這樣可使植株矮化,花多色艷,提高觀賞價值。

植株修剪:霍香薊花期長,要保持株型矮、緊湊,多花美觀,必須進行多次摘心,一般要摘心打尖3—4次。要形成圓整的株型,各分枝頂端都能形成花蕾,同期開花,使其枝葉繁茂,花多色艷,美麗壯觀。

第一批花開過后,要及時整枝修剪,一般老枝保留5—6厘米高,上部剪掉,同時疏剪過密枝條。然后要保證充足水分和肥料,促其萌發新枝,才能葉綠花鮮。

冬季管理:霍香薊不耐寒,在霜凍來臨前要移入室內,放陽光充足地方,夜間溫度應在5℃以上,白天溫度10℃—15℃便能正常生長開花。每隔3—5天澆1次水,每半月澆1次稀餅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