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燈百合為多年生球根草本,由于其花形花色酷似中國宮燈而得名,開花時猶如一串串燈籠掛滿花枝,凸顯于綠葉之間,柔美多姿,極富特色。宮燈百合外形嬌俏,玲瓏可愛,橙黃色的花鈴配以碧綠油亮的莖葉。

十分招人喜愛,是優良的插花花材和新娘捧花材料。其自然萌芽率低,生長時間長,對環境的要求高,故向來屬于高單價花卉。目前是一種國際流行的新潮切花,尤以新西蘭種植的最多。

宮燈百合開金黃色的鈴狀花,它能適應較寬幅度溫度和光照的變化,因此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室內外均可正常生長。從種植到開花需9-12周;從種植到收獲種球需21-25周。

宮燈百合的外形柔美、花期長,瓶插壽命可達2-3周。實踐證明,無論是進行種球生產還是切花生產,均可獲得可觀的效益。宮燈百合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品種,其金黃色的鈴狀花是很好的見證。宮燈百合起源于夏季多雨,冬季溫度較低(此期百合處于自然休眠狀態),雨水相對少的潮濕草地。

形態特征:宮燈百合植株為半蔓性,高約1米。葉輪狀互生,葉面光滑,柳葉形,長約5-10厘米,寬約2-3厘米,有3條深刻紋,無柄。葉輪狀互生,葉面光滑,柳葉形,長約5-10厘米,寬約2-3厘米,有3條深刻紋,無柄。

花似小宮燈,上大下窄,寬長約2厘米,有長柄,約5厘米,花期相當長,是仲夏至秋冬時即難得一見的奇異花卉。蒴果。喜冷涼氣候,夏天時分於高海拔的冷涼地栽植,7-10月開花;平地則約於10-3月開花。

生長習性:宮燈百合原產南非,夏季潮濕多雨,是其生長季節,冬季干燥無雨是其休眠期。由于燈籠百合對溫度與日照要求不算嚴格,因此非常適合在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田間與溫室栽培。

宮燈百合是溫帶作物,生長基質透水性好,澆水應有規律。應定期用殺菌劑進行基質消毒,最好種植在通風良好的溫室。最適生長的土溫是15-22℃,最適生長的氣溫是12-28℃。

宮燈百合的繁殖方式:宮燈百合可以用種子繁殖,而后長成小狀的球或叉型的球莖

種子繁殖:通常,種子繁殖較麻煩,約需要花費兩年的時間,因為種子表皮堅硬,休眠較深,需要層層破殼才能生長。并且在第一個生長季,種子繁殖長成的種球一般很小(僅有2-3克),它們不能用于生長出口切花。

球繁殖:能正常生長的宮燈百合種球至少需要5克,一般種球越重,植株生長的越高,所開的鐘狀花數量就越多(平均8-12枝花/株)。宮燈百合以種球繁殖時,每一球具兩個生長點可產生兩個新子球,以此法所生產的種球較大,但繁殖倍率較低;

子球生長發育中常長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處理時脫離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長點與發芽能力。由于以種球繁殖倍率低,因此目前以種子繁殖為主要方式,達到大量生產優質種球。

花:實踐證明,1-2克的種球就可以正常發育,并開較小的花。然而種植者出于銷售的目的,通常,種植的種球至少有5-7克和7-10克以上的,其植株能長至80厘米。當植株下方有3-4朵鈴狀花著色后,便可開始收獲。

其上方未成熟、呈綠色的花,通過瓶插仍能生長并正常著色。若不切花,花完全成熟后,就可結實種子(約50-70粒/朵)。值得注意的是,在溫室中或在封閉的遮蔭條件下會影響花的授粉。

播種繁殖:宮燈百合經授粉后每一花莖可著生8-12個蒴果,每一蒴果約有50-70粒種子,因其種子具有深度休眠機制,發芽率極低;采用赤霉素處理,可提高其發芽率達20%。種子萌芽后經一個生長季,可長成1-2克的小種球,小種球再經1-2年才能養成提供切花栽培的商品球。

分球繁殖:種球繁殖時,每一球具兩個生長點可產生兩個新子球,以此法所生產的種球較大,但繁殖倍率較低;子球生長發育中常長出二次球,此二次球很容易在挖掘或人工處理時脫離子球造成子球失去生長點與發芽能力。種球在春天種植,地溫大于16℃時,2-3周即可發芽。

如果氣候冷涼或休眠不足16周,建議進行催芽。在適宜的環境下,45-60天植株就可開花。宮燈百合種球的自然休眠期至少需要12周,但冷藏可以打破休眠。總的來說,整個生長周期約需要20-25周的時間,若此期氣溫較低,則生長期會延長。

宮燈百合的病害防治:確保適宜的溫度,安排好定期地澆水,殺菌劑,殺蟲劑和噴施計劃。在離地35厘米處用支撐網防止植株倒狀,并且隔一段時期,施用毒餌誘殺地下害蟲。

病蟲害防治:土壤和基質要消毒,清除其中的宿根雜草及殘根。混施除草劑(rizolex)殺菌劑(ridomil),種植后14周要定期噴除草劑(ridolexorterraclor)。

常見病害有灰霉病、葉斑病、根腐病等,主要通過種球和土壤消毒來防治。生長期發病可每隔7-10天定期交替噴施代森銨、多菌靈等殺菌劑。常見蟲害主要是根螨等地下害蟲及蚜蟲,用辛硫磷、三氯殺螨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