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刺頭(Echinops sphaerocephalus L)為菊科藍刺頭屬植物,分布于東歐、非洲至亞洲,中國約10余種,主產西北至東北。粗壯草本,有些似薊,莖和葉背多少被白色綿毛;葉互生,常羽狀齒裂或深裂,齒和裂片有刺;頭狀花序各有1小花;

總苞由刺狀外苞片和線形或披針形的內苞片組成,全部花聚合成一稠密、圓球狀的復頭狀花序,下有俯垂而藏于花序底的葉狀苞片;瘦果長形,四棱形或圓柱形,常被長柔毛,頂端有短鱗片多枚。是一種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很有藥用價值。

形態(tài)特征:藍刺頭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莖單生,上部分枝長或短,粗壯,全部莖枝被稠密的多細胞長節(jié)毛和稀疏的蛛絲狀薄毛。藍刺頭的基部和下部莖葉全形寬披針形,長15-25厘米,寬5-10厘米,羽狀半裂,側裂片3-5對。

三角形或披針形,邊緣刺齒,頂端針刺狀漸尖,向上葉漸小,與基生葉及下部莖葉同形并等樣分裂。全部葉質地薄,紙質,兩面異色,上面綠色,被稠密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薄蛛絲狀綿毛,但沿中脈有多細胞長節(jié)毛。

藍刺頭為復頭狀花序單生莖枝頂端,直徑4-5.5厘米。頭狀花序長2厘米。基毛長1厘米,為總苞長度之半,白色,扁毛狀,不等長。外層苞片稍長于基毛,長倒披針形,上部橢圓形擴大,褐色。

外面被稍稠密的短糙毛及腺點,邊緣有稍長的緣毛,頂端針芒狀長漸尖,爪部下部有長達4 毫米的長緣毛;中層苞片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約1.1厘米,邊緣有長緣毛,外面有稠密的短糙毛;

內層披針形,長8毫米,外面被稠密的短糙毛,頂端芒齒裂或芒片裂,中間芒裂較長。全部苞片14-18個。小花淡藍色或白色,花冠5深裂,裂片線形,花冠管無腺點或有稀疏腺點。

藍刺頭的瘦果倒圓錐狀,長約7毫米,被黃色的稠密順向貼伏的長直毛,不遮蓋冠毛。冠毛量杯狀,高約1.2毫米;冠毛膜片線形,邊緣糙毛狀,大部結合。藍刺頭花果期8-9月。

生長習性:藍刺頭適應力強,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喜涼爽氣候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忌炎熱、濕澇,可粗放管理。是一種良好的夏花型宿根花卉。分布于我國東北、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山西、陜西和新疆天山地區(qū)。蘇聯(lián)(中亞、高加索、西伯利亞)、歐洲中部及南部也有廣泛分布。

藍刺頭的作用用途

1.花卉裝飾藍刺頭可以作鮮切花和干花。由于花型奇特,花色艷麗豐富,觀賞期長,可應用于家庭、賓館、飯店的花卉裝飾,其切花上市后,受到消費者,特別是國外朋友的喜愛和認可,有望進入國際市場。

2.園林應用藍刺頭是高海拔草原和山地特有的野生花卉,引種后表現(xiàn)出管理粗放、適應性強、維護成本低廉的特點;而且具有花色艷麗豐富、花序別致等較高的觀賞價值,因此在園林綠化中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單株種植觀賞:藍刺頭株型優(yōu)美,其花梗自葉叢中抽出,而且分枝較多,3~12枝不等;花球數(shù)少則幾個,多的達到40個;花球直徑在4~8cm;花色有藍色、藍紫色、白色等顏色;

單株種植在草坪綠地、道路拐角等處非常醒目,吸引游人視線。因藍刺頭花期過后地上部逐漸枯萎,因此要注意與其它植物合理搭配種植,營造一種連續(xù)的景觀。

叢植:藍刺頭具有良好叢生性狀,而且它的根具有很強的再生不定芽能力,幾年以后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叢植景觀。成叢的藍刺頭生長于草坪綠地上或疏林下,使呆板的綠化空間充滿野趣,給人們以親近自然的心理滿足。

片植:藍刺頭片植作花境;沿道路兩側種植。可柔化生硬的道路曲線和避免規(guī)則的綠籬線條。若與常綠的小灌木搭配種植,則可營造出一種變幻的景觀,遠遠優(yōu)于單一的灌木綠帶的種植形式。另外作花壇種植也可滿足多樣化色彩的需要。

地被綠化: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地被植物作為園林景觀和生態(tài)功能的一種載體日益受到設計者的重視。藍刺頭作地被綠化植物,具有很多優(yōu)良特性。其生態(tài)分布廣,適應性、抗性強,可以在干旱、貧瘠的土地及山坡疏林下生長良好。

而且一次種植可多年觀賞,極大地節(jié)約了管理成本。將其和其它一二年生草花搭配種植應用于花壇、花境,山體護坡,特別是種植在疏林空間下,既可合理利用空間,又可創(chuàng)造連續(xù)景觀,因此作地被綠化材料極具開發(fā)潛力。

園林用途:作為觀賞植物,藍刺頭又名藍星球,顏色為藍灰色,形態(tài)有“單頭型”和“多頭型”兩種,還可制成自然的干燥花(須先將一部分葉片去除,倒吊在通風處,一星期即可完成干燥)。目前,該植物在國內應用較少。但由于其獨特的花形和花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深受國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