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藍,二年生草本,為食用甘藍(卷心菜、包菜)的園藝變種。栽培一年植株形成蓮座狀葉叢,經冬季低溫,于翌年開花、結實。總狀花序頂生,花期4-5月,蟲媒花,果實為角果,扁圓形,種子圓球形,褐色,千粒重4克左右。
園藝品種形態多樣,按高度可分高型和矮型;按葉的形態分皺葉、不皺葉及深裂葉品種;按顏色,邊緣葉有翠綠色、深綠色、灰綠色、黃綠色,中心葉則有純白、淡黃、肉色、玫瑰紅、紫紅等品種。
生長習性:喜冷涼氣候,極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暫的霜凍,耐熱性也很強,生長勢強,栽培容易,喜陽光,耐鹽堿,喜肥沃土壤。生長適溫為20℃~25℃,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8℃~25℃。
羽衣甘籃的功效與作用
觀賞價值:在華東地帶為冬季花壇的重要材料。其觀賞期長,葉色極為鮮艷,在公園、街頭、花壇常見用羽衣甘藍鑲邊和組成各種美麗的圖案,用于布置花壇,具有很高的觀賞效果。其葉色多樣,有淡紅、紫紅、白、黃等,是盆栽觀葉的佳品。目前歐美及日本將部分觀賞羽衣甘藍品種用于鮮切花銷售。
羽衣甘籃的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是羽衣甘藍的主要繁殖方法,控制好播種時間是羽衣甘藍栽培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播種時間一般羽衣甘藍播種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期為8月中下旬,切花期11~12月。
若播種過早,生長后期老葉即開始出現黃化,不但加大了管理難度,而且管理期延長。播種過晚,生長后期因受溫度影響,出圃時葉叢冠徑達不到所需規格。育苗方法羽衣甘藍播種可在露地進行。
可用做畦與穴盤育苗兩種方法進行。但值得注意的是,苗床應高出地面約20cm筑成高床,以利于在氣溫高、雨水多的7~8月份排水。 播種前搭好拱棚架,旁邊預備好塑料薄膜,大雨來臨前及時覆蓋,以免雨水沖刷降低出苗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育苗基質可采用40%草炭土和60%的珍珠巖做基質,在播種前先噴透基質層,將種子直接撒播于基質上,覆蓋時以剛好看不見種子為宜,播種后不用再次澆水。繁殖培育,羽衣甘藍的育苗可采用營養杯育苗及苗床育苗兩種方式,8~12月份均可育苗移栽。
育苗時,先將苗畦澆透,播種后上覆0.5~1厘米厚的細土,畝用種量為30克。出苗后保持苗床濕潤,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即可定植到大田。夏季育苗可用遮陽網覆蓋,冬季育苗時注意保溫。羽衣甘藍生長期較長,連續采收時間長,對營養需求量大,整地前施足基肥是其獲得高產的關鍵。
當幼苗長至5~6片真葉時可定植到大田,株距為30厘米,行距為40厘米,畝植3500~ 4000株。營養杯育苗的在定植前可施一次“送嫁肥”,苗床育苗的在冬季定植后可施一次“ 定根肥”,以促進幼苗生長。
羽衣甘籃的營養管理
營養液配方:北京地區羽衣甘藍營養液配方與水培生菜相同,此處不再重述。營養液濃度管理 羽衣甘藍吸肥力強,要求肥料充足。營養液濃度管理指標為2.5-3.0ms/cm,從定植到來收始終用這二濃度管理即可。
酸度管理:與水培生菜一樣,羽衣甘藍生長酸度最適范圍也是6.0-6.9,因此在整個生長期內其營養液酸度應維持在這一范圍內。加液方法:在加液泵上裝置定時器、采取定時間斷循環給液的方法加液,一般每隔 lh循環2h。
營養液更新:由于羽衣甘藍是連續采收,生長期很長、可以周年栽培,長時間不進行營養液更新雖未見生理異常,但生長速度變緩,所以羽衣甘監的營養液即使末發現重大生理異常,在定植2—3個月盾,仍需進行1次全量或半量營養液更新。
所謂營養液更新就是將原來使用的營養液棄之,重新按原配方配制新液,半量更新就是將原來使用的營養液棄掉一半,再補充一半新液,以保持營養液中養分的平衡,使羽衣甘藍始終保持快速生長。
肥水管理:羽衣甘藍為需肥、需水的植物,因此種植時介質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選用疏松、透氣、保水、保肥的幾種介質混合而成。可以在基質中適當加入雞糞等有機肥作基肥。生長期一般選用200ppm的20:10:20的肥料,7天施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