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又被稱為刺玫花、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薔薇科薔薇屬灌木。作為農作物,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煉香精玫瑰油,玫瑰油要比等重量黃金價值高,應用于化妝品、食品、精細化工等工業。
玫瑰屬于薔薇科,薔薇亞科,薔薇屬,落葉灌木,枝桿多刺。奇數羽狀復葉,小葉5~9片,橢圓形,有邊刺,表面多皺紋,托葉大部和葉柄合生。花單生,數朵聚生,花有紫紅色、粉紅色、黃色、白色、藍色、黑色等。
薔薇科薔薇屬灌木,作為農作物,其花朵主要用于食品及提煉香精玫瑰油,玫瑰油要比等重量黃金價值高,應用于化妝品、食品、原液、精細化工等工業。玫瑰果實可食,無糖,富含維他命C,常用于香草茶、果醬、果凍、果汁和面包等,亦有瑞典湯(Nyponsoppa)、蜂蜜酒(Rhodomel)。
玫瑰原產是中國。在古時的漢語,“玫瑰”一詞原意是指紅色美玉。后來,一種野生薔薇屬植物Rosa rugosa,因果實又大又紅艷,因而以“玫瑰”作為稱呼。在日本Rosa rugosa稱為浜茄子,朝鮮稱為海棠花。今天在中文日常用語中,「玫瑰」已成為多種薔薇屬植物的通稱。且事實上雜交玫瑰也是由薔薇屬下各物種雜交選育所產生!
形態特征:玫瑰為直立灌木,高可達2米;莖粗壯,叢生;小枝密被絨毛,并有針刺和腺毛,有直立或彎曲、淡黃色的皮刺,皮刺外被絨毛。小葉5-9,連葉柄長5-13厘米;小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
長1.5-4.5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尖銳鋸齒,上面粉紅色,無毛,葉脈下陷,有褶皺,下面灰綠色,中脈突起,網脈明顯,密被絨毛和腺毛,有時腺毛不明顯;葉柄和葉軸密被絨毛和腺毛;托葉大部貼生于葉柄,離生部分卵形,邊緣有帶腺鋸齒,下面被絨毛。玫瑰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玫瑰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在粘壤土中生長不良,開花不佳。宜栽植在通風良好、離墻壁較遠的地方,以防日光反射,灼傷花苞,影響開花。
玫瑰是高貴、典雅的化身,但它并不嬌貴,對生長條件的要求十分低,且耐貧瘠、抗寒、耐旱。用玫瑰雜交而成的品種,在世界各地氣候生長條件不太好的地方多有栽種。
玫瑰花的繁殖方法有很多。播種、扦插、嫁接、壓條、分株都可以。其中扦插多在早春開始選芽。有半木質化扦插和硬質扦插等。嫁接也包括芽接、枝接、根接。
播種法:一般都是為培養新品種才采用,將秋季采收的種子裝入盛有濕潤砂土的塑料袋內,置于夜凍晝融的環境里,經過1個月左右后再逐漸加溫至20℃左右,種子裂口發芽后即可以播種(或者砂藏到第二年春季播種),當幼苗長出3-5小葉時分栽。
嫩枝扦插:即在早春選新萌發的枝,用利刀在其莖部帶少許木質削下,用生長激素處理后插入扦插床或小盆中。
半木質化枝扦插:此法是在6-9月,選擇玫瑰花朵初謝的枝條,剪去花柄,削平其下部,以2-3節為一段,切除下面的一枚葉片,再剪去不健康及嫩葉,用生長刺激素處理后插于上法同樣條件的床中。
硬枝扦插:是將越冬前剪下的一年生充實枝條,2-3節為一段,每10枝成一捆,在低溫溫室內挖一個30cm的坑將插條倒埋在濕潤砂土中,頂部覆土5-10cm(要保持不干),第二年早春,將插穗插入插床。
硬枝水插法:選帶1-2片葉的半木質化枝或硬枝,用利刀將基部削平,插入盛水容器中,枝條浸入水中1/2,放在15℃-20℃且能見到陽光的地方,使其長出根來。在促根期間,容器內的水每隔2-3天要更換一次,等枝上新根的表皮變淺黃或淡褐色時,即可取出細心栽入營養袋中培養。
芽接法:每5-9日,在良種母株上選擇飽滿的芽眼削下,在白玉棠或薔薇砧木上接1-2個芽,也可以在砧木的一根長枝上,每隔8-10厘米接一個芽,接活后,將其一段段帶一個接活芽的枝分段剪開,與一般扦插法一樣,插入砂床或容器中。
枝接法:每年春天可用切接、舌接、腹接法將良種枝條接在薔薇、白玉棠砧木上。
根接法:冬春玫瑰休眠期,在室內將接穗在薔薇或白玉棠的一支根上,綁扎好后,把它假植于底,中溫溫室,保持濕潤,待其接口愈合后再上盆或定植。
地面壓條法:在玫瑰生長期,將玫瑰枝條芽下刻傷,彎形埋入濕潤的土中,枝條先端一段伸出土面,當壓埋在土中的刻傷處長出新根,就可以切開分栽。
空中壓條法:在玫瑰枝條上,選一個合適部位,將枝條刻傷或把表皮環剝1-1.5厘米,在剝皮處用竹筒或塑料布包一直徑6-8厘米的土球,經常保持濕潤,約經1個月左右,傷口長出新根,剪下,栽植于苗床或花盆中。
分株法:一般可將玫瑰適當深栽或根部培土,促使各分枝莖部長新根。結合換盆, 可將長新根的側枝切開,另成一新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