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珠非常奇特,它沒有普通花卉那樣的葉片,細細的藤蔓上間隔著生出了一顆顆翠綠色小球,宛若串串“綠珍珠”,十分惹人喜愛。據資料記載,翡翠珠又叫綠串珠,仙人掌類植物,觸土能生根。

葉呈圓心形深綠色,肥厚多汁,極似珠子,故有佛珠、綠葡萄、綠之鈴之美稱。將翡翠珠栽植于小盆中置于幾案,晶瑩可愛,吊掛懸垂栽培典雅別致。既裝飾美化了室內環境,又調節人的心情。

為多年生常綠匍匐生肉質草本植物。莖纖細,全株被白色皮粉。葉互生,較疏,圓心形,深綠色,肥厚多汁,極似珠子,故有佛串珠、綠葡萄、綠之鈴之美稱。頭狀花序,頂生,長3~4厘米,呈彎鉤形,花白色至淺褐色。花期:12月至翌年1月。

翡翠珠的形態特征:翡翠珠為多年生常綠匍匐生肉質草本植物。莖纖細,全株被白色皮粉。葉互生,較疏,圓心形,深綠色,肥厚多汁,極似珠子,故有佛串珠、綠葡萄、綠之鈴之美稱。頭狀花序,頂生,長3~4厘米,呈彎鉤形,花白色至淺褐色。

花期:12月至翌年1月。有微尖的刺狀突起,綠色,具有一條透明的縱紋。花白色。

翡翠珠的生長習性:翡翠珠性喜富含有機質的、疏松肥沃的土壤。在溫暖、空氣濕度較大、強散射光的環境下生長最佳。忌蔭蔽、忌高溫高濕、忌干旱,翡翠珠喜涼爽的環境。

適宜生長溫度為12-18℃,忌高溫,夏季為休眠期,應停止施肥,并控制澆水;但也不耐寒,冬季越冬溫度應保持在10—12℃,最低不低于5℃。翡翠珠喜光,但夏、秋季高溫時忌陽光直射,應遮光50%。

具較強的抗旱能力,忌水濕,喜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土壤。澆水過多或盆土排水不良時容易爛根。栽培翡翠珠的培養土,可用腐熟的牛糞與椰糠按4:6配制而成,或疏松的腐葉土亦可。夏季應避免高溫、高濕,否則極易爛莖死亡,可將盆花置于防雨蔭蔽內栽培;入秋后,植株恢復生長,應增加光照,并追施液肥。

翡翠珠的繁殖方式:翡翠珠的繁殖主要靠扦插,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因為這時的溫度較適宜,是植物生長的旺盛階段,選擇帶葉插穗扦插成活率高,插栽可同時進行。將預先選擇室內布置適中的泥瓦盆(成活后可用紫砂盆作套盆以供欣賞)進行墊瓦、填土、扦插或布栽,插穗長短均可。

一般以8-10厘米為宜,沿盆邊一周排列斜插在土壤中,最后留4-5厘米的插穗插在盆中心用土壓,將盆放置通風透光的窗口,并澆水保持潮濕,每隔幾天澆一次,保持50%~60%的濕度,半個月左右即可發根生長。成活后要控制澆水量,保持盆土干濕相間的狀態,有利于植株生長。

翡翠珠性喜富含有機質的、疏松肥沃的土壤:在涼爽通風、強散射光的環境下生長最佳。忌蔭蔽、忌高溫高濕、忌干旱,生長適溫為5~25℃。在早春、或晚秋(中午氣溫最高不超過28℃、夜晚最低不低于5℃)生長旺季。

剪下葉片或莖桿(要帶3~4個葉節),待傷口晾干后平放在基質上并使莖桿和基質接觸,把插穗和基質稍加噴濕,只要基質不過分干燥或水漬,就可很快長出根系和新芽。在晚春至早秋氣溫較高時,插穗極易腐爛,最好不進行扦插。

培養土首先要根據室內管理的要求,一般是盡量不施肥,以免造成空氣污染:要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即在培土上設法增加養分和肥力,可采用山土和田園土及糠灰按6:3:1配成混合土。

適當地加入人糞肥(或腐熟的餅肥)經冬季過冬風化,春天過篩進行盆栽定植,土質就會疏松、透氣利水而且肥力高,不板結無異味,有利于植株生長。或可用腐熟的牛糞與椰糠按4:6配制而成,或疏松的腐葉土亦可。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