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蘭(學名:Chlorophytum comosum(Thunb.)Baker.),又稱:垂盆草、掛蘭、釣蘭、蘭草、折鶴蘭,西歐又叫蜘蛛草或飛機草,吊蘭原產于南非。
吊蘭是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吊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狀莖平生或斜生,有多數肥厚的根。葉叢生,線形,葉細長,似蘭花。有時中間有綠色或黃色條紋。花莖從葉叢中抽出,長成匍匐莖在頂端抽葉成簇,花白色,常2-4朵簇生。
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偶然內部會出現紫色花瓣;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約5毫米,寬約8毫米,每室具種子3-5顆。花期5月,果期8月。吊蘭植株有凈化空氣的作用,全株可入藥。
吊蘭的生態習性:吊蘭性喜溫暖、喜濕潤、半陰的環境。它適應性強,較耐旱,但不耐寒,對土壤要求苛刻,一般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土壤中生長較佳。
吊蘭對光線的要求不嚴,一般適宜在中等光線條件下生長,亦耐弱光。生長適溫為15~25℃,越冬溫度為10℃。吊蘭的根系相當發達,養殖一段時間后應及時更換花盆,以免根系堆積,造成吊蘭黃葉,枯萎等現象。
吊蘭的栽培技術
基質要求:吊蘭對各種土壤的適應能力強,栽培容易。可用肥沃的沙壤土、腐殖土、泥炭土、或細沙土加少量基肥作盆栽用土。
容器:凡是能盛水的容器都可用來水養吊蘭,最好用透明器皿水養,可欣賞水中耀眼的白色根系。身邊的玻璃酒杯、茶杯、礦泉水瓶等都是水養吊蘭既經濟又美觀的容器。
水養吊蘭的容器可以是單層,也可是雙層。單層容器是取無底孔的玻璃瓶、塑料瓶直接栽上吊蘭。雙層容器是取塑料篩(又稱為定植籃)為上層,下層是無孔瓶器,把吊蘭栽于上層塑料篩中,讓吊蘭根部伸入下層瓶器中。
擺放:通常位于窗戶較少的朝北房間,用些盆栽裝飾可消除寒冷感。由于陽光少,應選擇喜陰的植物。廚房是操作頻繁、物品零碎的工作間,煙和溫度都較大,因此不宜放大型盆栽,而吊掛盆栽則較為合適。
其中以吊蘭為佳,居室內擺上一盆吊蘭,在24小時內可將室內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吸收干凈,起到空氣過濾器的作用。
養護管理
光照:吊蘭喜半陰環境,春、秋季應避開強烈陽光直曬,夏季陽光特別強烈,只能早晚見些斜射光照,白天需要遮去陽光的50%-70%,否則會使葉尖干枯,尤其是花葉品種,更怕強陽光,金邊吊蘭在光線弱的地方會長得更加漂亮,黃色的金邊更明顯,葉片更亮澤。
但冬季應使其多見些陽光,才能保持葉片柔嫩鮮綠。家庭盆養吊蘭應將其置于南窗前,否則葉片會失去光澤,甚至枯萎。條件允許時最好每周將花盆向固定方向轉動15°左右,確保吊蘭下垂程度相同。
澆水:吊蘭喜歡濕潤環境,盆土易經常保持潮濕。夏季澆水要充足,中午前后及傍晚還應往枝葉上噴水,及時清洗葉片上的灰塵,以防葉干枯。但是,吊蘭的肉質根能貯存大量水分,故有較強的抗旱能力,數日不澆水也不會干死。冬季5℃以下時,少澆水,盆土不要過濕,否則葉片會容易發黃。
施肥:吊蘭是較耐肥的觀葉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頭衰老,葉片發黃,失去觀賞價值。從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機肥液,但對金邊、金心等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以免花葉顏色變淡甚至消失,影響美觀。
可適當施用骨粉、蛋殼等漚制的有機肥,待充分發酵后,取適量稀釋液,每10-15天澆施一次,可使花葉艷麗明亮。生長季節每兩周施一次液體肥。花葉品種應少施氮肥,否則葉片上的白色或黃色斑紋會變得不明顯環境溫度低于4℃時停止施肥。
修剪:平時隨時剪去黃葉。每年3月可翻盆一次,剪去老根、腐根及多余須根。5月上、中旬將吊蘭老葉剪去一些,會促使萌發更多的新葉和小吊蘭。吊蘭的根系相當發達,養殖一段時間后應及時更換花盆,以免根系堆積,造成吊蘭黃葉,枯萎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