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蠅草(Catchfly)屬于維管植物的一種,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擁有完整的根、莖、葉、花朵和種子。它的葉片是最主要并且明顯的部位,擁有捕食昆蟲的功能,外觀明顯的刺毛和紅色的無柄腺部位,樣貌好似張牙利爪的血盆大口。

盆栽可適用于向陽窗臺和陽臺觀賞,也可專做栽植槽培養;捕蠅草被譽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蠅草屬茅膏菜科,捕蠅草屬。常綠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北美洲東南部,在美國北卡羅納州首先發現。我國近幾年有引種栽培。為稀奇的觀葉植物。

據說因為葉片邊緣會有規則狀的刺毛,那種感覺就像維納斯的睫毛一般,所以英文名稱為Venus Flytrap,意思是“維納斯的捕蠅陷阱”。中文及日文對捕蠅草還有“蒼蠅的地獄”(ハエジゴク)這個別名。

其主要特征就是能夠很迅速的關閉葉片捕食昆蟲,這是一種和其遠親豬籠草一樣的食肉植物之一,在茅膏菜科捕蠅草屬中僅此一種。 捕蠅草(Venus flytrap)屬于維管植物的一種,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擁有完整的根、莖、葉、花朵和種子。

它的葉片是最主要并且明顯的部位,擁有捕食昆蟲的功能,外觀有明顯的刺毛和紅色的無柄腺部位,樣貌好似張牙利爪的血盆大口。盆栽可適用于向陽窗臺和陽臺觀賞,也可專做栽植槽培養,捕蠅草被譽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

形態特征:捕蠅草為常綠多年生單本植物。株型矮小。葉柄寬,呈葉片狀。葉柄上著生的2片葉瓣對生,呈略為展開的貝殼狀,展開角度一般小于90°,著生葉瓣的葉脈膨大,每片葉瓣上有3條尖銳的剛毛.排列成三角形。

葉瓣邊緣著生許多尖銳剛直的棘突。葉片表面有許多略帶紫色的腺體,能分泌消化液。傘形花序,花白色,花葶長10-40厘米,花瓣5片,長0.12厘米,頂端有不規則的凹缺,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捕蠅草的花期6~8月。

生長習性:捕蠅草性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和充足的光照。在濕潤、肥沃的泥炭、苔蘚混合的基質上生長最好。怕熱,怕烈日暴曬,生氣干燥時生長不良。捕蠅草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在生長季節需充足的光照,生長適宜溫度為15 -20℃,在室內應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

夏季溫度高,陽光直射生長不良,應進行遮蔭,特別是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要防止溫度過高,以免影響生長。冬季在北方地區,要入溫室和有供熱條件家庭的室內,放在陽光能照射的地方,溫度保持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7℃,以免受到凍害,引起落葉。

捕蠅草的栽培技術

春季栽植:適于盆栽室內觀賞。在北方地區生長較好,但冬季需入室越冬。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因溫度高,越夏困難,應進行遮蔭、降溫。盆栽宜選用泥炭、苔蘚混合的培養土。每年春季更換l次盆土。

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在生長季節需充足的光照,生長適宜溫度為15 -20℃,在室內應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夏季溫度高,陽光直射生長不良,應進行遮蔭,特別是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

要防止溫度過高,以免影響生長。冬季在北方地區,要入溫室和有供熱條件家庭的室內,放在陽光能照射的地方,溫度保持10℃以上,最低不能低于7℃,以免受到凍害,引起落葉。

生長期要注意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溫潤。在生長旺季,特別是夏季,不僅向盆內澆水,在空氣干燥時,還要經常蛤葉面和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室內種植時更要注意防止干燥,可在盆下放一個淺水盤,上面罩一個玻璃箱,有利于保持小環境的較高空氣濕度。

栽培介質:捕蠅草偏好保水性佳、酸性的栽培介質。可以直接使用泥碳土或水苔來栽培,也就是完全只用單一種栽培介質即可。過,水苔的價格較高,而且使用年限較短,但其較其他栽培介質干凈,故水苔比較適合作為葉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質。

大株的捕蠅草比較適合使用成本較低的泥碳土。有些泥碳土的質地較為細致,因此完全只用泥碳土時可能會造成排水不良,容易積水。我們可以在泥碳土中加入少量的珍珠石或是顆粒土,亦可將泥碳土和沙以一比一的方式溷合使用。

事實上,在原產地的捕蠅草是生長在含沙的土地上,使用沙和泥碳土溷合而成的栽培介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由于捕蠅草喜歡偏酸性的栽培介質,因此在沙子的選擇上以石英沙、硅沙或河沙為主;不可使用含有鈣質的沙,例如珊瑚沙或貝殼沙。

2.種子越新鮮出芽率越高,最好是在春天播種 放在密封透明的器皿里 里面放水苔 種子撒播在水苔表面(切記不要太密集) 濕度以水苔不滴水為準(意思為水苔的最大飽和量)上面覆蓋保鮮膜。

保鮮膜上用牙簽戳幾個小眼 放在光線強但陽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 質量好點的種子大約一個星期出芽 植株高度或直徑大約在2厘米的時候移栽到普通花盆,移栽出來還需要馴化。

澆水:捕蠅草喜歡潮濕的環境,因此可以用浸水法來栽培,但其浸泡深度宜淺水位,以避免過份潮濕。從春季到秋季可以讓栽培介質維持在潮濕狀態,在冬季時宜使栽培介質較為干燥,但也還可以用浸水法來栽培。

光照:捕蠅草需要大量的光照。栽培捕蠅草時,盡可能放在陽光之下,或至少放在明亮的地方。若栽培地點光照不夠,則必須更換栽培地點。我們通常可由捕蠅草的捕蟲器來評估光照是否充足。

大多數原生種或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在光照充足的栽培條件下,其消化腺體會制造花青素,使得捕蟲器內側呈現橘紅至紫紅色的色彩,甚至有些紅色品種的捕蠅草會整株都變成紫紅色。

不過,另有一些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其特點是全株綠色,即使有充足的光照,也無法使捕蟲器變紅,不過,全綠品種的捕蠅草在充足日照下,植株的顏色是偏向黃綠色的。

光照不足的捕蠅草除了該紅的地方不紅之外,植株整體會變得更綠,這是因為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捕蠅草必須制造更多的葉綠素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植株會變得較綠。

看起來是綠油油的捕蠅草,便是嚴重光照不足的現象,這樣的捕蠅草,通常捕蟲夾的運動能力會變得遲緩,而植株會越變越小,此時,必須盡早移到光線充足的地方。

南方若光照過于強烈,則會使捕蠅草曬傷,在加上南方非常炎熱的夏季非常不適合捕蠅草生長,常會使捕蠅草看起來變得枯黃,這時,必須要盡早將曬傷的捕蠅草移到有遮蔭的地方。

濕度: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捕蠅草并不需要很潮濕的空氣濕度,在通風良好但不致于是強風吹襲的地方就能正常生長。由于捕蠅草的栽培介質已經很潮濕,由栽培介質表面蒸發的水蒸氣所提供的濕度已經足夠。

除非是居住在較干燥的地區,或是長期將捕蠅草種在冷氣房里,才有必要提高濕度。這時,可以將捕蠅草放在敞開的水族箱或塑膠槽中,便可維持捕蠅草周圍的空氣濕度。

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不要將捕蠅草栽培在密閉空間中,否則超高的空氣濕度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得捕蠅草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絕對不要將捕蠅草放在密閉容器中并于陽光下曝曬。

否則陽光及濕度將會帶來嚴重的溫室效應,使植物熱死。花市中常有人將捕蠅草用塑膠杯罩住,這么做的目的通常只是防止顧客隨意觸摸,否則在栽培上并沒有必要將空氣濕度提高到這種程度。

喂食與施肥:在戶外栽培捕蠅草通常不用太過擔心食物不足的問題,捕蠅草自己就能夠吸引一些昆蟲前來。若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另外用一個容器裝一些腥味重的東西,像是廚房切剩的魚肉,如此就可以招來許多的蒼蠅。

給捕蠅草喂食的最大的麻煩是必須供給活的昆蟲,因為捕蠅草只會把活的昆蟲當做食物,死去的昆蟲通常不被捕蠅草當做食物。雖然我們仍可用人為方式觸發捕蟲夾來夾住昆蟲,但是少了昆蟲的掙扎,捕蠅草只會把死去的昆蟲當作是個異物,過幾個小時后就把捕蟲夾打開。

給捕蠅草喂食時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喂食過量。當喂食過量時,便發生捕蟲夾提早損壞的現象,這時的捕蟲夾會從邊緣開始黑掉。適量的喂食做法是,同一株捕蠅草只能有一兩個夾子捕到昆蟲,而且昆蟲的大小必須小到可以讓捕蟲夾完全包住昆蟲。如果昆蟲太大以致于昆蟲的一部分露出捕蟲夾外,便會造成捕蟲夾的損壞。

另一方面,在室內栽培時,捕蠅草吃完所剩下的昆蟲軀殼不免有礙觀賞,這也可能引起衛生問題。還有一點,如果捕蠅草種得不好,捕蠅草的捕蟲夾便失去活力而無法捕蟲。因此,應該還是以施肥的方式來為捕蠅草提供養分才比較好,但長期施肥會對捕蟲機制造成影響(如:夾子遲鈍不靈敏,閉合速度極慢等)。

由于捕蠅草主要由葉子來吸收養分,故肥料也應由葉子來吸收。適用于葉面吸收的肥料稱作「追肥」,這一類的肥料大多是化學肥料,必須溶在水里(必須是軟水)后再噴灑到植株上,而肥料便會滲透進入植物體內。

在花市中常見的追肥品牌是「花寶」,其中的「花寶五號」是適用于食蟲植物栽培。將花寶五號稀釋成四千倍或以上建議八千倍薄肥勤施噴灑到捕蠅草上。肥料的施用以將整株植株噴濕為原則,若有少量肥料流入土壤并無大礙。

施肥的時機必須是在捕蠅草的生長季,約一到二星期施用一次。冬季時捕蠅草停止生長,若繼續施用肥料會造成肥傷,另外,因為栽培環境不好造成捕蠅草生長停滯時也不能施肥,必須改善栽培條件后,待捕蠅草開始生長后才能施肥。

休眠:在冬季時,若氣溫達到10℃以下,捕蠅草會進入休眠。不過,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臺灣地區)的冬季通常不夠冷、不夠長,捕蠅草不會完全休眠。有人指出[Camilleri T, 1998],若捕蠅草在數年之中都沒有休眠,則很可能會導致死亡。

因此,我們可以以人工的方式來促使捕蠅草休眠。在進入冬季時,將捕蠅草從栽培介質中挖出,剪掉葉子,只留下根莖,再以潮濕的水苔包裹這些根莖,并用塑膠袋包好,便可以放到冰箱中冷藏(4℃)。

約冷藏三個月后,此時差不多已到春季,便可將這些冷藏過的根莖取出,再種回到栽培介質中,數個星期后便會長出芽來。不過,捕蠅草是否一定要休眠尚無定論。

在其他的相關資料中并沒有強烈要求捕蠅草必須休眠,但是休眠后,生長激素會有較高濃度的積累,因此,醒來后生長速度會非常快,抽花莖后也可以較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