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千層又稱瓶刷子樹、紅瓶刷、金寶樹等,為桃金娘科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紅千層屬陽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能耐烈日酷暑,原產(chǎn)澳大利亞。葉披針形,似羅漢松葉終年不凋,四季常青。

花稠密,聚生于頂端,花期6-8月,花形極為奇特呈穗狀,且色澤艷麗,可作插花,同時也是庭院觀花、行道景觀、小區(qū)綠化的首選樹種,亦可作防風(fēng)林、綠化林,或盆栽修剪成型后制成高檔盆景。

中國引進已有百年歷史,中國臺灣、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均有栽培。紅干層適合庭院美化,為高級庭院美化觀花樹、行道樹、園林樹、風(fēng)景樹,還可作防風(fēng)林、切花或大型盆栽,并可修剪整枝成為高貴盆景。

紅千層原產(chǎn)澳大利亞,陽性樹種。紅千層葉如披針,似羅漢松葉而終年不凋,四季常青,嫩枝和葉片披白色柔毛,花稠密,聚生于頂端,花期3~7月份,主要觀賞奇特的雄蕊。紅千層雄蕊長且呈穗狀,可作奇麗的插花。該樹種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生長速度快,春栽苗當(dāng)年可長達1~1.5米。

耐旱、耐澇、耐瘠薄、耐修剪,可根據(jù)綠化需要,修剪成各種圖形,盆栽缸栽可隨意修剪成理想的株高和形狀,成為高貴盆景,有人見人愛的奇樹奇花之稱。

形態(tài)特征:紅千層幼枝和幼葉有白色柔毛。葉互生,條形,長3-8厘米,寬2-5毫米,堅硬,無毛,有透明腺點,中脈明顯,無柄。穗狀花序,有多數(shù)密生的花;花紅色,無梗;萼筒鐘形,裂片5,脫落;

花瓣5,脫落;雄蕊多數(shù),紅色,長于花瓣;子房下位,蒴果頂端開裂。富含芳香氣味,壽命長,每片葉可維持3-6年不等,新老葉片聚生,形成葉幕層次。穗狀花序著生枝頂.

長l0cm似瓶刷狀,花無柄,苞片小,花瓣5枚,雄蕊多數(shù),長2·5cm,整朵花均呈紅色,簇生于花序上,形成奇特美麗的形態(tài)。葫果直徑7mm,半球形,頂部平。花期較長,較集中于春末夏初。

生長習(xí)性:紅千層喜暖熱氣候,能耐烈日酷暑,不很耐寒、不耐蔭,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潮濕的酸性土壤,也能耐瘤薄干旱的土壤。生長緩慢,萌芽力強,耐修剪,抗大氣污染。

抗風(fēng),對臺風(fēng)、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災(zāi)害有較強的抵御能力。對水份要求不嚴,但在濕潤的條件下生長較快。長江以南可露地栽培,北方地區(qū)冬季需進入溫室栽培。由于極耐旱耐瘠薄,也可在城鎮(zhèn)近郊荒山或森林公園等處栽培。

紅千層的栽培技術(shù)

起苗:土壤不能過濕,也不能過于干燥,土球大小以直徑40~50厘米,柱高30~40厘米,成圓柱形為宜,切忌鍋底形。起苗后,立即用稻草或其他材料包札,輕裝輕卸,防止土球散落,根系裸露,這是成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栽植:樹穴以80x80厘米為宜,要施好基肥,按土雜肥1:1施于底部,上加凈土5厘米厚壓實,避免根系與肥料接觸而灼傷,拆去土球包裝物,將植株置于穴中,土球面與地面持平,然后分層填土夯實,使底部不存空隙,種后要立即灌透水。

管理養(yǎng)護

修剪:紅千層雖然經(jīng)過上述培育,能保存較為發(fā)育良好而又完整的須根。但移植后,水分的平衡也不會很快恢復(fù)正常,起苗前的修剪是減少水分蒸騰的有效措施。有利于保持植株體內(nèi)水分平衡,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天移植。

蒸發(fā)量大,修剪更為重要。所剪除枝葉,大約占全植株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內(nèi)膛枝(陰枝)和剛抽出的嫩枝,在冬、春季移植,要保留好有花芽的頂枝,使移植后夏季便能開花,而收到綠化效果。

水肥:紅千層種后每天澆水1~2次,均應(yīng)澆透土層,同時并對枝葉噴水,保持植株枝葉濕潤,有降低水分蒸騰,保持植株體內(nèi)水分平衡的重要作用。對枝葉噴水是種后能成活的又一重要環(huán)節(jié)。有些植株部分泥土散落,如加強對枝葉噴水,也能成活。

在6至9月間移植,此時天氣炎熱,水分蒸發(fā)量大,應(yīng)適當(dāng)增加對枝葉噴水次數(shù)。施肥對植株迅速恢復(fù)長勢,極為重要,種后15天可薄施一次氮肥,一個月后施一次優(yōu)質(zhì)有機肥。以后每年可施1~2次優(yōu)質(zhì)有機肥。每年花期過后,進行一次修剪和整枝,控制生長高度,維護樹形美觀,可促使萌發(fā)更多新枝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