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藤別名鳳冠、鳳寶石等,為蓼科,珊瑚藤屬,常綠木質藤本。莖長可達15米,葉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基部心形,邊緣具毛,先端漸尖,葉脈明顯。花序長4-20厘米,花粉紅色(還存在白花與紅色的園藝品種),由五個似花瓣的苞片組成。

花期3-12月,版納植物園內的珊瑚藤現在正處于盛花的時節。果實為瘦果。喜全日照,肥沃的微酸性土壤。繁殖可用播種或扦插法,其根肥厚,莖蔓攀力強可達10米以上。

花多數密生成串,呈總狀,花期3-12月果圓錐形,原產于中美洲地區。現中國臺灣、海南、廣州等地有栽培。珊瑚藤奪目壯觀,是園林和垂直綠化的好植物,也是有觀賞價值的花卉之一,有“藤蔓植物之后”之稱。

形態特征:珊瑚藤莖通常具膨大的節,葉為單葉,互生,有托葉鞘。花兩性,稀為單性,輻射對稱;花序由若干小聚傘花序排成總狀、穗狀或圓錐狀,花有時單生;花被片3~6;雄蕊6~9,極少為16,有花盤;

雌蕊1,子房上位,1室。瘦果卵形,具3棱或扁平,通常包于宿存的花被內;胚彎生或直立,胚乳豐富。約40屬800種,主要分布于北溫帶,少數在熱帶。中國產11屬200余種。蓼屬分布于全國各地;

大黃屬分布于西北、西南及華北的山區;沙拐棗屬、木蓼屬分布于西北的荒漠、半荒漠地區;冰島蓼屬分布于西北及青藏高原的高山區;翼蓼屬、翅果蓼屬為中國的特有屬。花期:3-12月,夏秋冬均可開花。

生長習性:珊瑚藤喜向陽、濕潤、肥沃之酸性土。春暖后發芽長葉,冬季氣溫10℃以下時,葉色會變成墨綠有時微枯。在熱帶或亞熱帶南部涼爽季節中,生長繁茂。

珊瑚藤露地栽培主要在華南地區,應選擇土壤肥沃的地方栽培,由于枝蔓較長,栽植不宜太密,一般作為籬垣垂直綠化,株距以4米為宜。其他地區多行盆栽,要求高溫溫室越冬。病蟲害少。

珊瑚藤在熱帶或亞熱帶南部涼爽季節中,生長繁茂。春暖后發芽長葉;冬季氣溫10℃以下時,葉色會變成墨綠有時微枯,病蟲害少。珊瑚藤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30度。喜濕潤,在有明亮光照的環境下生長較好,喜肥,稍耐寒,冬季一般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喜歡生長在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質的壤土中。

珊瑚藤的栽培技術

栽培:珊瑚藤栽培土質以肥沃之壤土或腐植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日照不足開花疏而色淡。性喜高溫,生育適溫約22~30度。幼株莖蔓伸長后需設立支柱供攀緣,若枝條多,選留2~3支作主枝,其他加以剪除,待上棚架后再摘心,促其多分枝。

春至夏季生育期,水份補給要充足,施肥可用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每1~2個月少量施用一次。北部冬季有落葉現象,可趁此修剪整枝,將枝條剪短;植株老化採用強剪。露地栽培主要在華南地區。由于枝蔓較長,露地栽植不宜太密,一般作為籬垣垂直綠化,株距以4米為宜。盆栽要求高溫溫室越冬。

養護:珊瑚藤性喜濕潤,故在生長期間應充分澆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在夏季高溫季節要向葉面噴水。休眠期內要少澆水,只要盆土不干掉即可。夏季盆栽在室外養護,最好置于樹陰下養護,但每天至少要有3-4小時的直射光照。如果生長環境處太陰濕,則易造成植株徒長,開花稀疏,色淡且小。

生長期需肥較多,每7一l0天需施1次25%的漚熟餅肥。當花現蕾時,則要多施磷肥、鉀肥。這樣可使莖干堅挺,花色更加鮮艷。如果想要使珊瑚花長成灌叢狀,在生長初期須要通過多次摘心,促其多分枝,從而可使株形豐滿。

珊瑚藤的養殖方法:珊瑚藤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力較低,幼苗忌霜凍,成齡植株若遇長期5--6攝氏度低溫,嫩枝及葉片即有寒害。喜光,不耐陰。喜土層深厚的肥沃濕潤土,砂土或黏土均宜。較耐水濕,但不耐干旱。  

栽培:珊瑚藤地栽宜挖大穴,施足農家肥做基肥,以后每年冬春松土并施肥一次,或于葉面噴施稀薄氮肥水。栽培地需經常保持濕潤。盆栽宜用塘泥或森林表土,注意扎架立柱。支架可用粗鐵線,盤扎成球形或獸行等多種形態。注意及時修剪多余枝條,可長年開花,極美觀。 

珊瑚藤的繁殖方式:珊瑚藤可用播種或扦插法,但以播種為主。由于不耐移植,最好用直播或盆播為佳。春至夏季為適期,發芽適溫約22~28度。播種前先將種子浸水4~6小時,使之充分吸水,再淺埋于土中約一公分,保持濕度,約經30天能發根。

春季為扦插適期。一般在春季或秋季,剪取未結蕾的新生枝或莖段為插穗,長5-8cm。摘去下部葉片,只留上部2-3片葉,插于泥炭土和粗沙等量混合后的培養土中,澆足水,再用塑料袋罩住花盆,放于半陰下,15-20天即可生根。新葉長出后就可移栽,但發根率及生育不如播種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