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Michelia champaca Linn.):常綠喬木,高達10余米;枝斜上展,呈狹傘形樹冠;芽、嫩枝、嫩葉和葉柄均被淡黃色的平伏柔毛。葉薄革質,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下面稍被微柔毛。

該種花黃色,樹冠狹長,葉下面被長柔毛,葉柄托葉痕超過1/2等與白玉蘭區別。花黃色,極香,花被片15-20片,倒披針形,長3-4厘米,寬4-5毫米;蓇葖倒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有疣狀凸起;種子2-4枚,有皺紋。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產于中國西藏東南部、云南南部及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有栽培;長江流域各地盆栽,在溫室越冬。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也有分布。為著名的觀賞樹種,對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廣植于亞洲熱帶地區,具較高的觀賞價值。

黃蘭是常綠喬木植物,高達10余米;枝斜上展,呈狹傘形樹冠;芽、嫩枝、嫩葉和葉柄均被淡黃色的平伏柔毛。葉薄革質,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長10-20(25)厘米,寬4.5-9厘米,先端長漸尖或近尾狀,基部闊楔形或楔形,下面稍被微柔毛;葉柄長2-4厘米,托葉痕長達葉柄中部以上。

花黃色,極香,花被片15-20片,倒披針形,長3-4厘米,寬4-5毫米;雄蕊的藥隔伸出成長尖頭;雌蕊群具毛;雌蕊群柄長約3毫米。聚合果長7-15厘米;蓇葖倒卵狀長圓形,長1-1.5厘米,有疣狀凸起;種子2-4枚,有皺紋。

生長習性:陽性要求陽光充足。喜暖熱濕潤,喜酸性土,不耐堿土,不耐干旱,忌過于潮濕,尤忌積水。不耐寒,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抗煙能力差。易結果,一般2-3年生嫁接苗開花后即可結果。

繁殖培育:繁殖以播種為主,也可嫁接。種子剛開裂而出現紅色時應及時采收,采后沙藏至翌年春播。播后一般1個月左右開始發芽,但也有近2個月才發芽的。幼苗移植宜在傍晚或陰天進行,移植后應搭蔭棚遮蔭,待植株長高后逐漸拆棚。

一年生實生苗最高可達40-50厘米,樹冠可達40厘米,比嫁接苗生長佳。嫁接,可用天目黃蘭、黃山黃蘭等作砧木。黃蘭的栽培管理與白蘭花相同。主要害蟲有介殼蟲,應及時防治。

花語:愛情的俘虜

栽培技術:春季開花前或秋季落葉后進行栽植。移栽時要帶土球,裸根移栽不易成活,注意盡量少傷根。為減少移栽后水分蒸發,起苗前剪掉部分枝葉。栽植穴內施腐熟的有機肥,再覆一層土,將根系與有機肥附離,防止燒根腐爛。栽植后澆1次透水。

每年可施2次肥。一是越冬肥,二是花后肥,以稀薄腐熟的人糞尿為好,忌濃肥。澆水可酌情而定,陰天少澆,早時多澆。春季生長旺盛,需水量稍大,每月澆2次透水。夏季可略多些。秋季減少水量。冬季一般小澆水,但土壤太干時也可澆1次水。

在花謝后與葉芽萌動前進行。一般不修剪,因玉蘭枝條的愈傷能力差,不做大的整形修剪,只需剪去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干枯枝、病蟲枝,培養合理樹形,使姿態優美。

花芳香濃郁,樹形美麗,為著名的觀賞樹種,對有毒氣體抗性較強。現廣植于亞洲熱帶地區。花可提取芳香油或薰茶,也可浸膏入藥;葉可蒸油,供調制香料用。木材輕軟,材質優良,為造船,家具的珍貴用材。可為華南地區的重要造林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