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石竹(Armeria maritima)為白花丹科、海石竹屬宿根草本植物,原產(chǎn)歐洲、美洲。花瓣干燥,小花聚生成密集的球狀,群植可形成非常美麗的景觀。

藍(lán)雪科礬松屬宿根草花,植株低矮,叢生狀,株高20-30厘米。葉基生,葉線狀長劍形,花為粉紅色至玫瑰紅色,全緣、深綠色;春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花莖細(xì)長,小花聚生于花莖頂端。呈半圓球形,紫紅色,花莖約3厘米。

生長習(xí)性:多年叢生狀草本植物,性喜陽光充足及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壤,栽培土質(zhì)以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葉土為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性喜溫暖、忌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為15~25℃。

栽培技術(shù):若要5月份開始開花,則在1月份播種;若要越冬之后的春季開花則在7~8月播種(露天栽培),或8、9月播種(玻璃、薄膜溫室里)。用蛭石輕輕覆蓋花種并保持均衡的濕度,20℃~21℃下需7~10天出芽。

子葉完全展開后(生長期Ⅱ)將溫度降至17℃~20℃,并降低土壤濕度。播種后6~8周將1株苗移植到8~15厘米的花盆內(nèi),或?qū)?~3株苗一起移植到10~12厘米的花盆內(nèi)。上盆基質(zhì)為松散而顆粒粗大的草本土,pH值保持在5.8~7.0。

溫度為13℃~17℃,3℃~5℃下無霜越冬,或在露天應(yīng)用織物覆蓋也可以越冬。溫度為15℃~18℃時需10~11周才能春季開花,7℃~12℃低溫將減緩生長而導(dǎo)致延長生長周期。當(dāng)溫度低于7℃時則會停止生長。

分株繁殖:秋至冬季為適期。分株時把叢生苗挖出,用利刀按每株1~2頭芽分開,植于盆中,加強養(yǎng)護,注意冬季保溫即可。

管理養(yǎng)護:以富含有機質(zhì)的腐葉土為佳。

溫度和光照:生長適溫為15~25℃,生長期要求光照充足,擺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夏季以散射光為宜,避免烈日暴曬。溫度高時要遮蔭、降溫。

肥水管理:海石竹需肥量不多,所以栽培時約2~3周施一次花寶2號1000倍稀釋液即可。澆水要適量,氣溫高、水溫低或者久旱后在溫度高時澆大量水,會對海石竹的根系造成損害。

病蟲防治:

銹病:為害葉片和花莖、發(fā)病初期在葉、莖上產(chǎn)生皰狀斑點,即病菌的孢子堆。發(fā)病中期表皮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有時整個葉片變成黃色。寄主生長后期,產(chǎn)生黑色長橢圓形或短線狀的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不突破表皮。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均多生于葉背。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盆栽宜選用疏松、排水良好的培養(yǎng)土,大面積栽種時,要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暢通的地方。注意通風(fēng)透光,勤除雜草,合理施用氮磷鉀肥,避免施氮肥過多等。

2、清除病原:深秋或早春徹底清楚并燒毀病株殘體。

3、化學(xué)治療:生長期噴63%代森鋅600倍液防治。發(fā)病后,噴具有內(nèi)吸殺菌作用的23%粉銹寧1500~2500倍液或96%敵繡鈉250倍液或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紅蜘蛛以卵越冬,越冬卵一般在3月初開始孵化,4月初全部孵化完畢。

防治方法:蟲害發(fā)生嚴(yán)重時,用1.8%阿維菌素乳油7000~9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或使用15%噠螨靈乳油2500~3000倍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1.8%齊螨素乳油6000~8000倍進行防治。如果在農(nóng)藥中加入新高脂膜增效,就會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觀賞價值:海石竹植株栽培高度低矮,在園藝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既可以用作盆栽,也可用于花壇、景觀布置和巖石庭院。它為春季開花植物,小巧的株形深得人們喜愛。在花期,緊湊的植株上會開出大量的玫粉色花朵。鮮艷的花色,持久的花期和深綠色的草狀葉片深受大家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