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萼又稱紫玉簪、紫萼玉簪、白背三七、玉棠花,屬百合科玉簪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中國百合科玉簪屬有3個種,產于江蘇蘇南,主要分布在中國的華東、西南等地,東北南部有少量分布,日本也有分布。紫萼為其中的一個種,花藍紫色。
耐寒、喜陰,忌強烈日光照射;用作林下地被植物。紫萼多于春,秋季分株繁殖,也可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葉基生,卵形至卵圓形。花葶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花紫色或淡紫色,花期6~7月。蒴果圓柱形,果期8~9月。紫萼生于林緣或灌木叢中潮濕處或路邊林下,海拔750-2500米。
形態特征:紫萼根狀莖粗0.3-1厘米。葉卵狀心形、卵形至卵圓形,長8-19厘米,寬4-17厘米,先端通常近短尾狀或驟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極少葉片基部下延而略呈楔形,具7-11對側脈;葉柄長6-30厘米。
花葶高60-100厘米,具10-30朵花;苞片矩圓狀披針形,長1-2厘米,白色,膜質;花單生,長4-5.8厘米,盛開時從花被管向上驟然作近漏斗狀擴大,紫紅色;花梗長7-10毫米;雄蕊伸出花被之外,完全離生。蒴果圓柱狀,有三棱,長2.5-4.5厘米,直徑6-7毫米。花期6—7月,果9—10月開裂。
生長習性:紫萼在北亞熱帶主要生長于海拔800m以上的自然土壤上,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蔭,抗寒性強,分蘗力中等,土壤選擇性差,在湖北宜昌主要分布于海拔800m以上的山地和林緣。
陰性植物,喜陰,忌陽光長期直射,分蘗力和耐寒力極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一般的土質均能良好地生長。4月上、中旬返青,9月下旬至10月初進入枯萎期,年生長175—185天。分布于中國的華東、西南等地區,東北南部地區有少量分布。紫萼常生于林下、草坡或路旁,海拔500-2400米。
紫萼的栽培技術
日常管理:紫萼距花性喜高溫,生長適溫為18~32℃,而且萼距花的繁殖容易,可用扦播和播種法。扦插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取老枝、嫩枝或莖尖扦插,插后遮蔭,約1周可生根;有自播的習性。將扦插成活苗用于綠化,生長一致,易成形,效果好。
萼距花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極易栽培管理。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稍蔭蔽處也能生長,但日照充足則生育較旺盛。紫萼距花對土壤適應性強,沙質壤土栽培生長更佳,耐水濕。
幼苗定植后宜摘心或修剪1次,促使分枝生長。紫萼距花生長期間每1~2個月施肥1次,有機肥料或氮、磷、鉀均佳。植株過高或枝葉擁擠可進行修剪。春季毒蛾危害,可用敵殺死、撲滅松等防治。
栽培事項:首先將栽培地翻耕,深度15—20厘米,除凈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后施入適量充分腐熟的廄肥于地表,再耙細、耙平。移栽時每穴5—8株,想辦法距10—15厘米、行距15厘米,澆透水,隔2—3天再澆一次。
實踐證明:春、秋時節移栽效果最好,夏季移栽次之。紫萼玉簪移栽后極易成活,見效快,移栽3—4年數量可增加1—2倍;因此,具有投入少、回報高的優勢。可以粗放式管理。
由于紫萼具有較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因此,既可盆栽,又可地栽。盆栽:主要用于家庭、庭院、公共場所等。地栽:客觀規律、小區、公園、綠化林下空地等。
紫萼的繁殖方式:紫萼多于春,秋季分株繁殖,也可播種或組織培養繁殖
首先將栽培地翻耕,深度15—20厘米,除凈石塊、樹根等雜物,然后施入適量充分腐熟的廄肥于地表,再耙細、耙平。移栽時每穴5—8株,想辦法距10—15厘米、行距15厘米,澆透水,隔2—3天再澆一次。
實踐證明:春、秋時節移栽效果最好,夏季移栽次之。紫萼玉簪移栽后極易成活,見效快,移栽3—4年數量可增加1—2倍;因此,具有投入少、回報高的優勢。可以粗放式管理。 由于紫萼具有較強的適應環境能力,因此,既可盆栽,又可地栽。
紫萼的病害防治
白絹病:紫萼主要是植株間過于密集、雨季積水時間過長造成的。病株根頸表皮呈褐色水漬狀,長有月色菌絲,最后形成白色菌絲層,狀如白色絲絹,導致葉柄基部腐爛、倒伏。藥物防治: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25%克枯星300—400倍液澆灌基部。
炭疽病:多雨時節排水不暢、濕度過大造成。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花梗,植株長有圓形或近圓形現斑,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藥物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600倍液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