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苞花(學名:Pachystachys lutea)又稱黃蝦花、珊瑚爵床、金包銀、金苞蝦衣花。為爵床科常綠亞灌木,高30-50厘米,莖節膨大,葉對生,長橢圓形,有明顯的葉脈,因其莖頂穗狀花序的黃色,苞片層層疊疊,并伸出白色小花,形似蝦體而得名。
其實金黃色的瓣片只是起保護作用的苞片,而長在苞片上的白色二唇裂瓣片才是真正的花瓣。春秋開花,花型奇異。因其花期長,觀賞價值高,自80年代引入后,就很快得到廣大養花者的喜愛。金苞花株叢整齊,花色鮮黃,花期較長。適作會場、廳堂、居室及陽臺裝飾。南方用于布置花壇。
形態特征:金苞花也稱黃蝦花,為爵床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株高30至50厘米,植株多分枝,葉片橢圓形,亮綠色,有明顯的葉脈。通常在每個枝條的頂端產生巨大的花序,整個花序很像一座金黃色的寶塔或蝦。
花序上生有數量很多、密集而發達的金黃色苞片和潔白的花朵,其白色花朵被金黃色的苞片包圍。在15℃以上的環境中,每當新梢出現,頂端就會有新的花序,一年四季都可觀賞。
生長習性:金苞花原產秘魯和墨西哥,喜高溫高濕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比較耐陰,適宜生長于溫度為16-28℃的環境。冬季要保持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適合栽種在肥沃排水良好的輕壤土中。
金苞花的養殖方法
土壤:金苞花的栽培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排水、透氣良好的酸性土,忌黏重土。對于盆土的調配可以將腐葉土、園土、河沙和腐熟的有機肥按5:3:1:1的比例混合均勻。
光照:生長期間,除盛夏可稍遮蔭外,都要給予充足的光照,這樣,不僅可使植株生長更壯,并能減少病害。此花在半陰環境中雖然也能較好生長,但若過于蔭蔽,會出現徒長現象,而且開花遲且少。
另外金苞較喜陽光,北方栽培,春、秋季節應放室外養護,一般不需遮光,但夏季中午前后需適當遮光。若遭到烈日曝曬,易導致葉片萎枯,葉緣枯焦。冬季放在溫室內光線充足處則葉色鮮綠而富有光澤,株型緊湊,花序大,色澤艷麗。
溫度:金苞花生長適溫約為15℃—25℃,超過30℃或低于10℃,均不利其生長。溫度低易引起葉片脫落,時間久了會導致根系腐爛,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因此,北方家庭蒔養,要想讓它冬季繼續開花應放在溫室內,白天室溫保持在18℃以上,夜間也應維持在10℃以上,同時給適當肥水即可達到目的。
冬季應移入室內陽光充足處,稍微控制澆水,溫度不可低于10℃,否則會因溫度過低引起葉片發黃脫落,時間長了還會導致根系腐爛,嚴重時甚至死亡。冬季如果白天不低于25℃,晚上在15℃左右,植株也能開花,可正常澆水、施肥。
澆水:在金苞花的生長期需要保持盆土濕潤,同時也要保持其周圍環境的較高的空氣濕度,但切忌不能積水,否則容易爛根。一般春秋兩季每天一次澆水。夏季或是干旱時期應經常注意提高花盆周圍的空氣濕度。
夏季每天要澆2-3 次水,同時多用噴霧向葉面噴水。冬季則需要控制澆水,維持盆土稍濕潤即可。不過如果冬季白天溫度在25℃以上,晚上也能維持在15℃左右,植株依舊可以開花,此時進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即可。
施肥:有些花友喜歡在種植植物時施肥,但正確的方法是根據植物的生長情況適當施肥。當金苞花生長時,在生長期內每隔15-20天施一次尿素或有機肥,在夏天太熱而冬天太冷的時候停止施肥。
肥料不應只施用氮肥,否則容易導致細長的莖和較少的花。0.2%磷酸氫鉀溶液可在開花前施用,使花更明亮。在開花期追施1~2倍磷鉀肥,可使花蕾受孕更順利。
修剪:在苗期,當幼苗長到6厘米高時,必須采摘金苞花,然后在采摘前分枝到約4厘米。多次采摘可使其側枝發芽,控制株高,增加植物整體形態的觀賞性。
養殖的注意事項:在金苞花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病蟲害的防治,金苞花的病蟲主要有紅蜘蛛、蚜蟲、蚧殼蟲等,必須每月葉面噴灑一次1000倍樂斯本、800倍甲基托布津混合液進行防治;金苞花的常見病害有白粉病,煤污病等。
植株發病時,前者可以使用可噴施70%硫菌靈可濕性顆粒800--0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顆粒800-1000倍液噴霧來防治病情。后者一般使用40%氧化樂果800倍液或代森銨500-800倍液噴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