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盞菊又名金盞花,為菊科金盞菊屬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可在干旱、疏松肥沃的堿性土中良好生長,耐瘠薄,常用于花壇擺花。

金盞花古代西方作藥用或染料,也作化妝品或食用,葉和花瓣可食用,作菜肴的裝飾。原產于南歐。具有藥用價值消炎抗菌 清熱降火 治青春痘,痤瘡。金盞菊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瘦果,呈船形、爪形,果熟期5-7月。

形態特征:金盞菊株高30~60cm,為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茸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全緣,基生葉有柄,上部葉基抱莖。

金盞菊頭狀花序單生莖頂,形大,4-6cm,舌狀花一輪,或多輪平展,金黃或桔黃色,筒狀花,黃色或褐色。也有重瓣(實為舌狀花多層)、卷瓣和綠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種。

生態習性:金盞菊喜陽光充足環境,適應性較強,能耐-9℃低溫,怕炎熱天氣。不擇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最好,能自播,生長快,較耐寒,不擇土壤。金盞菊耐瘠薄干旱土壤及陰涼環境,在陽光充足及肥沃地帶生長良好。

金盞菊的繁殖方式:金盞菊一般用種子繁殖,優良品種也可用扦插擴繁。金盞菊種子大小差很大,如催芽72,小時,大粒種子發芽率62.5%低,小粒種子22.5%,所以育苗時盡量用大粒種子。種子采集后可置室內通風處陰干,不可在烈日下暴曬。

播種繁殖:常在9月中下旬以后進行秋播:基質消毒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另外低溫處理種子播種,將種子放入0℃冰箱中24小時,取出后即在露地播種,苗床要遮陰,八月中旬發芽,每周追施一次稀薄腐熟糞水,九月下旬也能開花。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在秋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

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

扦插繁殖

扦插基質: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制好并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堿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用來扦插的枝條稱為插穗。通常結合摘心工作,把摘下來的粗壯、無病蟲害的頂梢作為插穗,直接用頂梢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18℃~25℃,低于18℃,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25℃,插穗的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

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可以通過給插穗進行噴霧來增加濕度,每天1~3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上盆或移栽: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巖+陶粒=2份+2份+1份;

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

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