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雞兒別名:黃雀花、土黃豆、粘粘襪、醬瓣子、陽雀花、黃棘,為豆科、錦雞兒屬落葉灌木,高數尺,叢生,枝條細長垂軟;托葉常為三叉,有柔刺;花生葉腋,4至5月開花,瓣端稍尖,旁分兩瓣,勢如飛雀,色金黃,故名"金雀花"。
同屬植物約50余種,中國產40余種。生于山坡和灌叢。產河北、陜西、江蘇、江西、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北部、四川、貴州、云南、新疆東北部。同屬植物約50余種,中國產40余種。
形態特征:錦雞兒為落葉叢生灌木,高達1.5米。枝開展,有棱,皮有絲狀剝落。托葉成針刺狀,偶數羽狀復葉,小葉4枚,上面一對小葉較大;小葉倒卵形,先端圓或微凹,暗綠色。4~5月開花,花單生,黃色稍帶紅,凋謝時褐紅色。
錦雞兒的花單生,花梗長約1厘米,中部有關節;花萼鐘狀,長12-14毫米,寬6-9毫米,基部偏斜;花冠黃色,常帶紅色,長2.8-3厘米,旗瓣狹倒卵形,具短瓣柄,翼瓣稍長于旗瓣,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短小,龍骨瓣寬鈍;子房無毛。錦雞兒的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長習性:錦雞兒喜光,喜光,耐寒,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濕澇。錦雞兒常生于山坡向陽處,常生于山坡和灌叢。錦雞兒根系發達,具根瘤,抗旱耐瘠,能在山石縫隙處生長。
忌濕澇。萌芽力、萌孽力均強,能自然播種繁殖。錦雞兒在深厚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更佳。其萌蘗力強,能自行繁衍成片。宜放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暢之處。冬季也比較耐寒,黃河以南地區可室外越冬,最好連盆埋于土中。
錦雞兒的養殖方法
1、水肥管理:錦雞兒喜光耐旱,宜放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暢之處。冬季也比較耐寒,黃河以南地區可室外越冬,最好連盆埋于土中。澆水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特別是在期,應保持盆土的濕潤,可延長花期。冬季休眠期可施一次液肥;春季開花前澆一次液肥,可延長花期;花開后,再施一次追肥,催使其枝葉生長,平時適量施以薄肥即可。
2、修剪:冬季落葉后,可剪去各種影響樹形的枝條;春季開花后,則剪短開過花的枝條,以促生新的花枝;生長旺盛期,可隨時進行徒長枝的修剪,并適當摘心,以保持樹形的優美姿態。
3、翻盆:每隔2~3年翻一次盆,時間以早春為宜。翻盆時可去掉 1/2左右的舊土,替換新鮮培養土,修整根系,重新栽種,置于散光處,澆透水,并經常向樁頭噴霧化水,待復壯后恢復正常管理。
利用技術
1、放牧利用:錦雞兒是優質豆科飼草, 錦雞兒的枝葉繁茂,產草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強,是家畜的優良飼用灌木,大面積的錦雞兒可增加飼草產量,大大提高牲畜日糧品質。錦雞兒草場一年四季都可放牧利用,特別是在冬春季節及干旱年份,其飼用價值可提高。
當冬季草枯時或遇到雪封大地期間,家畜吃到檸條錦雞兒的幼嫩枝梢及枯葉,不致乏弱,有利孕羔;早春牧草青黃不接時,它早期發葉開花,母畜采食它的嫩枝、葉及花,可迅速恢復健壯,保證產羔。
夏季遇到干旱,草場上的淺根性牧草連片枯黃,有的牧草甚至死亡,而檸條錦雞兒則憑借其強大的根系和抗旱性能,仍可生長良好,成為家畜夏季干旱時的“救命草”。
2、草粉或草顆粒加工:錦雞兒的粗老枝條經粉碎加工成草粉或草顆粒,冬季及早春補飼綿羊及山羊,適口性也很好。目前我旗錦雞兒利用僅限于牛羊自然采食,利用率不足1%,使大量的錦雞兒枝條老化甚至死亡,造成資源浪費。
通過人工或機械刈割,將檸條錦雞兒的枝條粉碎加工成草粉或草顆粒,冬季及早春補飼牲畜,可以有效的開發利用錦雞兒資源,為畜牧業生產提供優質的蛋白飼料,同時將取顯著的經濟效益。
3、青貯利用:錦雞兒青貯是最佳的利用方法之一。青貯的最佳利用期為開花期和營養期,實驗表明,錦雞兒開花期經過揉碎后進行青貯,20天開窖,色澤青綠色,氣味微酸,結構清晰,PH值為4.6,粗蛋白14.59%,粗脂肪3.38%,粗纖維34.41%,粗灰分8.58%,鈣1.11,磷0.58%,可以飼用。
開窖時間過長,會降低乳酸菌的優勢地位,因此,根據用量貯存,量不宜過大,在低溫下,可延長其利用時間。也可以加多菌固態發酵劑裝袋或裝窖微貯。將玉米秸與錦雞兒按2:1的比例粉碎后均勻混合。
30天開窖,混貯色澤青綠色,氣味微酸,具有芳香味,結構清晰,PH值為3.1,粗蛋白10.02%,粗脂肪3.34%,粗纖維34.05%,粗灰分5.37%,鈣0.6,磷0.39%。因此,錦雞兒與玉米混貯,可以提高錦雞兒的適口性。
4、其他利用:錦雞兒適應性強,耐旱耐貧瘠,不怕沙壓,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錦雞兒為豆科植物,根系發達,并含有大量的氮素和礦物質,根系有很多根瘤,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肥力和結構。
錦雞兒枝葉富含氮、磷、鉀等元素,為優良的綠肥。此外,它還是很好的蜜源植物。錦雞兒的莢果及種子也是很好的飼料,據分析,其種子中含粗蛋白質27.4%,淀粉31.6%,將其種子加工處理后喂羊,對羊的催肥作用不亞于大豆。錦雞兒的根、花、種子均可入藥,有滋陰養血、通經、鎮靜、止癢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