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李(學名:Cerasus japonica (Thunb.) Lois.):灌木,高1-1.5米。小枝灰褐色,嫩枝綠色或綠褐色,無毛。冬芽卵形,無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脈上有稀疏柔毛,側脈5-8對。
花1-3朵,簇生,花葉同開或先葉開放;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雄蕊約32;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核果近球形,深紅色,直徑約1厘米;核表面光滑?;ㄆ?月,果期7-8月。2n=16。
郁李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栽培,海拔100-200米。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日本和朝鮮也有分布。郁李的種仁入藥,名郁李仁。郁李、郁李仁配劑有顯著降壓作用。
形態特征:郁李的花1-3朵,簇生,花葉同開或先葉開放;花梗長5-10毫米,無毛或被疏柔毛;萼筒陀螺形,長寬近相等,約2.5-3毫米,無毛,萼片橢圓形,比萼筒略長,先端圓鈍,邊有細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倒卵狀橢圓形;雄蕊約32;花柱與雄蕊近等長,無毛。
郁李的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7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有缺刻狀尖銳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脈上有稀疏柔毛,側脈5-8對;葉柄長2-3毫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托葉線形,長4-6毫米,邊有腺齒。
生長習性:郁李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或栽培,海拔100-200米。郁李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濕潤的環境,樹體健壯,適應性強,耐熱耐旱,耐潮濕和煙塵,根系發達,也較耐寒,冬季-15℃下可安全越冬。
對土壤要求不嚴,耐瘠薄,能在微堿性土中生長,尤其在石灰性土中生長最旺。在排水良好、中性、肥沃疏松的沙壤土中生長較好,對微酸性土壤也能適應。
郁李的栽培技術
種植:因郁李適應性強,故栽培管理比較簡單粗放。移栽需在落葉后到萌芽前進行。在春季2-3月栽植時,穴內施腐熟的堆肥作基肥,栽后澆透水。成活后,可只在干旱時澆水。為了使植株花繁葉茂,可在成活后的前二、三年秋季于植株旁施腐熟的堆肥1-2鐵锨。
早春展葉前和4月開花前各施肥1次。花后及時剪除殘留花枝,并疏除株叢內部的枯枝、纖弱枝,保持冠叢松散勻稱。郁李在生長過程中根部萌蘗力很強,需加控制,應經常清除,保持優良株形。
溫度:喜歡略微濕潤至干爽的氣候環境。耐寒。夏季高溫期,不能忍受悶熱,否則會進入半休眠狀態,生長受到阻礙。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30℃。喜歡半蔭環境,在陽光強烈、悶熱的環境下生長不良。
肥水:新種植的樹木,栽植前在樹穴內施足基肥。栽后澆透第一次定根水,7天至10天澆第二遍水,連澆3遍,澆后及時封堰。干旱時適當澆水。早春展葉前和4月開花前各施肥1次,每株施有機肥1千克。秋季每株施磷酸二銨0.5千克。
對于地栽的植株,春夏兩季根據干旱情況,施用2-4次肥水:先在根頸部以外30-100公分開一圈小溝(植株越大,則離根頸部越遠),溝寬、深都為20公分。溝內撒進25-50斤有機肥,或者1-5兩顆粒復合肥(化肥),然后澆上透水。
修剪:在生長過程中根部萌蘗力很強,需加控制,應經常清除根蘗,以保持優良端正的株形。對于幼樹,可在苗高30厘米時定干,從距地面20厘米起,向上每隔10厘米選一個主枝,共選三四個主枝,使其各向一方伸展。
對于成年樹,以疏枝為主,花后及時剪除殘留花枝,并剪去病蟲枝、過密枝、纖弱枝及株叢內部的枯枝。當樹過老時,可采用回縮更新的方法進行修剪,經過回縮的枝條,能萌發出粗壯枝條,即可培養成新的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