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金娘為桃金娘科、桃金娘屬灌木,高1-2米;嫩枝有灰白色柔毛。葉對生,革質,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長3-8厘米,寬1-4厘米,先端圓或鈍,常微凹入,有時稍尖,基部闊楔形,上面初時有毛,以后變無毛,發亮,下面有灰色茸毛,夏日花開,燦若紅霞,絢麗多彩;

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于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建設、是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藥用,有活血通絡,收斂止瀉,補虛止血的功效。

桃金娘夏日花開,燦若紅霞,絢麗多彩;花期特長,4月~9月,邊開花邊結果。成熟果為紫黑色漿果,可食,也可釀酒,是鳥類的天然食源。用于園林綠化、生態環境建設、山坡復綠、水土保持的常綠灌木。

形態特征:矮小常綠灌木,熱帶植物,較耐旱,生于紅黃壤土丘陵上、兩廣地區極為常見。花期3-5月、果期7-8月,初秋,是崗稔果熟時節。其果先青而黃,黃而赤,赤而紫。

掛果累累,像一個個縮小版的酒杯,果中有芯,很象一條蟲子,芯外多籽,味道異常甜美。崗稔熟得紫色的時候最好吃,生津止渴,回味甘甜,舌頭牙齒也會被染成紫黑色。而棯子多吃了時一定要喝一碗鹽水,否則次日會大便困難。

生長習性:桃金娘產中國南部各省,多生于丘陵灌叢中及荒山草地中生于丘陵坡地,為酸性土指示植物。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環境及酸性土壤,耐瘠薄土壤,通常零星分布于低山坡疏林中。

桃金娘的繁殖方式

移植栽培法:選取基部新生長萌條、葉子深綠或淺綠色的年幼樹苗。起苗時根部帶土團。取苗后,根部(含土團)用塑料袋包裝扎口保濕。苗木規格每叢幼樹苗留3~5根樹干,每根樹干于30~50cm處截下,打(剪)掉大部分葉子,僅留5~10片半葉造林。

苗木帶土團:用穴墾整地,穴規格為60cm×60crn×50cm,株行距為2m×2m,即栽植密度為2500株/hm2。若打穴時挖出的土含沙石太多,回填穴時,穴底仍回填原挖出土,穴上部(植樹層)則填客土(不含沙石或含沙石少于5%的土壤)約30kg。表層客土濕潤時或待下雨潤濕穴上層土壤后,即可種植。

種子繁殖法: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播種能否成功。最好是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后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

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

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

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

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繁殖法: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

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