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梅別名木里香、牛踏果,為薔薇目、金縷梅科、金縷梅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米;嫩枝有星狀絨毛;老枝禿凈;芽體長卵形,寬倒卵圓形葉 形美麗。
2月前后先葉開放,花數朵簇生葉腋,色金黃,其金瓣如縷,翩翩起舞,婀娜多姿,早春開花,迎雪怒放,狀似蠟梅,故名。由于其耐寒能力又名“忍冬花”。長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
金縷梅嫩枝及頂芽密生灰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寬倒卵圓形葉 形美麗。2月前后先葉開放,花數朵簇生葉腋,色金黃,花瓣如縷近似蠟悔,故稱為金縷悔。是早春重要觀花樹木。適于孤植庭園一隅、池邊、溪畔及樹叢邊緣。花枝可作切花,也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根可入藥。
形態特征:細枝密生星狀絨毛;裸芽有柄。葉倒卵圓形,長8-15cm,先端急尖,基部歪心形,緣有波狀齒,表面略粗糙,背面密生絨毛,側脈7—9對;葉柄長6—10毫米。
穗狀花序短,腋生數朵金黃色小花,花兩性,花瓣4片,狹長如帶,長1.5-2cm,淡黃色,基部帶紅色,芳香;萼背有銹色絨毛,雄蕊4,花絲長2毫米,退化雄蕊4,與雄蕊互生,頂端平截;
子房近上位,2室,每室具l垂生胚珠,花柱2,極短。蒴果卵球形,兩裂,長約1.2cm。2-3月葉前開花;果10月成熟。同屬還有紅花金縷梅,葉圓形,花紅色,極為美觀。
生長習性:金縷梅多生于山坡、溪谷、闊葉林緣,灌叢中;為高山樹種,垂直分布常在海拔600~1600米。金縷梅系暖地樹種,耐寒力較強.在-15℃氣溫下能露地生長。喜光,但幼年階段較耐陰.能在半陰條件下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中性土壤中都能生長,尤以肥沃、濕潤、疏松,且排水好的砂質土生長最佳。
產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多生于山坡、溪谷、闊葉林緣,灌叢中;為高山樹種,垂直分布常在海拔1000米以上。 喜光,耐半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常生長于富含腐殖質的山林中。
金縷梅的栽培技術
栽培養護:金縷梅整形修剪保持樹高在2米以下為宜。花后,直到萌芽前修剪為佳。修剪后7天左右花芽分化。9月以后,可修剪雜亂枝條,以利正常枝條發展。叢生枝應從基部剪去。
金縷梅常用播種、嫁接繁殖。整形修剪保持樹高在2米以下為宜。花后,直到萌芽前修剪為佳。修剪后7天左右花芽分化。9 月以后.可修剪雜亂枝條.以利正常枝條發展。叢生枝應從基部剪去。
繁殖:金縷梅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10月采種,室內貯藏,翌春播種,約20天發芽。扦插,以梅雨季節進行最好,采用當年成熟枝條10厘米長,插入沙缽中,遮陰噴水,插后30~40天生根。
栽培:金縷梅栽植前將地上部適當修剪,否則不易成活,第二年即可開花。每年4~5月開花,在新梢、嫩葉、花朵同時抽發與開放時,保持土壤濕潤。開花過程中施1次磷肥。花后至秋末,適當修剪整形,保持優美姿態。
金縷梅的繁殖方式:金縷梅的繁殖,多用種子播種育苗。
播種繁殖:金縷梅在秋季果實成熟后,連果枝采集回來,放在陽光下曬2~3天,果殼開裂,取出種子,隨即用以不見土為度。播種后約半月至20天,發芽出土達1/3~1/2,趁陰天或晴天傍晚,輕輕揭除蓋草。
此后及時做好松土、除草、追肥、抗旱等工作,就能培育出好苗木。在苗木落葉后到翌年春發葉前的期間開始運苗木,裸根定植或移植,可以獲得高成活率。也可用壓條(高壓)、嫁接、扦插等無性繁殖方法來增加種群數量。
病害防治:金縷梅有葉斑病和炭疽病,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另有刺蛾和卷葉蛾危害,可用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殺。病害有葉斑病和炭疽病。
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另有刺蛾和卷葉蛾危害,可用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殺。常有大蓑蛾、刺蛾為害,成蟲以燈光誘殺,幼蟲期以敵百蟲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