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學名:Chimonanthus praecox)是臘梅科臘梅屬的植物。分布于朝鮮、美洲、日本、歐洲以及中國大陸的湖南、福建、山東、江蘇、安徽、云南、河南、湖北、浙江、四川、貴州、陜西、江西等地區,生長于海拔300米至700米的地區,常生于山地林中。
蠟梅的“蠟”,很多人都一直以為是“臘”。這是因為蠟梅大多會在臘月開,人們就誤用成“臘”,而這種誤用也逐步被人們認可,所以變成了“臘梅”。其實蠟梅以前一直是蟲字旁,古代文獻上都有記載。
而且蠟梅和梅花并不是一回事,蠟梅大多是冬天開的,而梅花大多是春天開。蠟梅這種花的花骨朵的質感就像蠟燭的蠟。在修訂后的《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蠟梅還是采用了之前的用法。
形態特征:蠟梅的葉紙質至近革質,卵圓形、橢圓形、寬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有時長圓狀披針形,長5-25厘米,寬2-8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有時具尾尖,基部急尖至圓形,除葉背脈上被疏微毛外無毛。
蠟梅的花著生于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后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長5-20毫米,寬5-15毫米,無毛,內部花被片比外部花被片短,基部有爪;
雄蕊長4毫米,花絲比花藥長或等長,花藥向內彎,無毛,藥隔頂端短尖,退化雄蕊長3毫米;心皮基部被疏硬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蠟梅的花期11月至翌年3月。蠟梅的果期4-11月。
生長習性:蠟梅性喜陽光,亦耐半陰。怕風,較耐寒,在不低于-15℃時能安全越冬,北京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花期遇-10℃低溫,花朵受凍害。好生于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上,在鹽堿地上生長不良。
耐旱性較強,怕澇,故不宜在低洼地栽培。樹體生長勢強,分枝旺盛,根莖部易生萌蘗。耐修剪,易整形。先花后葉,花期11月-翌年3月,花香濃郁。果托壇狀,瘦果橢圓形,栗褐色,有光澤,7-8月成熟。臘梅分布范圍遍及華中、華東以及四川等地。全國除華南外各大城市均有栽植。
蠟梅的栽培技術
土植方法:臘梅常用嫁接、扦插、壓條或分株法繁殖。經嫁接法應用較多。
嫁接:嫁接選2~3年生的臘梅為砧木,用靠接或切接法嫁接,通常多采用靠接法。早春3月,把砧木與接穗的樹皮削開,相互靠攏接合縛緊,接合部用塑料條纏好,使其愈合成活。成活后當年冬季就可與母株分栽。扦插以夏季嫩枝為好,插穗用50毫克/公斤生根粉浸泡6小時后,插在遮蔭的塑料薄膜棚內,約20~30天即可生根移植。
分株:分株是取基部帶有多個須根的苗,分株后剪去上部枝條,施以稀薄液肥,上部蓋簾遮蔭。春秋季還可用壓條繁殖。臘梅較耐寒,只要不低于-15℃就能露地安然越冬,但花期不得低于-10℃。臘梅怕風,風大會因相互摩擦而葉片造成銹斑。
臘梅耐旱,但夏季酷熱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干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澆水以半墑為宜。臘梅必須在花謝后及時修剪。臘梅喜肥,每月可挖15~18厘米深環狀溝施薄肥一次。
不可施農肥,以免入秋后“貪青”。秋季落葉前增施追肥,磷、鉀、氮的比例為2:1:0.5較宜。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臘梅不適合種植在過于溫暖的地區,因為花開對氣溫的要求是0℃~ -10℃的氣溫持續至少5天。
盆栽養殖方法:盆栽蠟梅主要掌握好剪、肥、水、蟲四個措施
適期修剪:蠟梅發枝力強,素有“蠟梅不缺枝”的諺語,通過適期修剪使其萌發更多的強壯花枝條,使其多開花。—般宜在花謝后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并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后,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后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適時施肥:蠟梅屬喜肥花卉,適時施肥能促進花芽分化,多開花。盆栽蠟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松通氣沙質營養土壤。春季施兩次展葉肥,6月底至入伏前每10天左右施1次復合肥。
伏天又是花芽分化期。也是新根生長旺盛期,再施1次至2次磷鉀肥,此時施肥宜薄宜稀,否則容易燒根。秋涼后施—次干肥,每盆施40克至60克腐熟的枯餅粉,更好地充實花芽生長。
入冬前后再施1次至2次有機液肥,供開花時所需要養分。蠟悔施肥以磷、鉀為主,氮肥少施,磷、鉀、氮大體比例是2:1:0.5。這樣施肥蠟梅開的花大、花多而且香濃。
適量澆水:蠟梅特性是耐旱怕澇,如水分過高,土壤過于潮濕,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花芽分化。因此,盆栽以蠟梅應保持土壤偏干為宜,平時不干不澆,澆則澆透,但“三伏天”高溫季節要多澆水,保持植株正常生長,使花芽正常發育?;ㄇ盎蜷_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
防治病蟲和病毒:蠟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
防治方法上要采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采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采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播種:7—8月果實變黃時采收,取出種子干藏至翌春2 —3月播種, 覆土厚約4~5厘米。若在播前先用溫水浸泡種子,可促進發芽。4月幼苗出土后,注意防止地蠶危害,并加強管理,不必護陰。
幼苗生長緩慢,當年高僅10—15厘米,2—3年后才生萌蘗,4—5年后才能用作嫁接臘梅的砧木,一般5—6年后始開花。用播種法可以大量培養臘梅砧木,但需較長的培養時間。
上盆過程
選盆:蠟梅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釉陶盆。一般實生苗蠟梅多用圓盆、方盆、六角盆等,蠟梅老樁可用中深的馬糟盆或海棠盆,懸崖式多選用千筒盆。色澤以深紫色或赭紅色較好,以映襯蠟黃色花朵,增加其觀賞效果。
用土:蠟梅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的沙質壤土為好。盆栽常用腐熟的田園土或腐葉土摻拌20~30%礱糠灰作培養土。
栽種:移栽蠟梅多在花早春進行,以3月上旬花莖新芽萌發前后為宜。一般宜斜栽,便于造型時取勢。栽前可進行一次整形修剪。上盆時盆底可施足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