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屬側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cm,果期高可達20余厘米,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

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并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長5~12mm,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嫩葉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觀賞花卉。

紫花地丁的花語:誠實。紫花地丁葉基生,狹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具圓齒,葉柄具狹翅,托葉鉆狀三角形,有睫毛。花有卡柄,萼片卵狀披針形,花瓣紫堇色,具細管狀,直或稍上彎;花期4~5月,紫色小花,秋后莖葉仍青綠如初。

花旁伴有針狀小果,直至冬初,地上部分才枯萎,因此是極好的地被植物,可單種成片植于林緣下或向陽的草地上,也可與其他草本植物,如野牛草、蒲公英等混種,形成美麗的綴花草坪。也可在竹籃內放入二至三盆不同顏色的紫花地丁,就成為一份人見人愛的禮物了。

除此外,紫花地丁還可供藥用,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嫩葉可作野菜。也可作早春觀賞花卉。花色多變,通常多為紫堇色,有的植株,甚或在同一植株上也有淡紫色的花存在,喉部顏色較淡并有紫色脈紋;

有的側方花瓣顏色更淡呈粉紅色。它的葉形美觀、地面覆蓋效果好、花期長、觀賞價值高、抗逆境能力強、耐寒性強等特點。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和推廣價值。

紫花地丁節的由來:奧林匹克山的三月,火神的紫色地丁花冠俘虜了維納斯的芳心;拿破侖傾心于紫色地丁,他的追隨者便以紫花地丁作為黨派徽記,拿破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時。

發誓要在紫花地丁花開時返回巴黎,1815年的三月,女人們身著堇色華服,把紫花丁花撒向皇帝的必經之路。今日法國的圖盧茲,每年在2月舉辦“紫地丁節”。

紫花地丁的傳說:據說河川之神伊兒的美,連美神都不禁為之側目。但是,無奈宙斯說什么也不肯割愛。美神小聲的呼喚伊兒,兩人經常在草原上快樂地玩樂談天。不巧,有一回被宙斯之妻赫拉看到了,伊兒便匆忙地變成小牛躲了起來。

宙斯為了讓小牛吃草而創造了紫花地丁的草。但是,當宙斯從赫拉那兒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就生氣地把伊兒變成了星星。悲傷的宙斯,為了懷念伊兒的美,又在草上增加了一種美麗的花朵,那就是紫花地丁的花朵了。它的花語就是“誠實”。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紫花地丁每100g干物質中含有蛋白質29.27g,含可溶性糖2.38g,氨基酸33.95mg及多種維生素。每1g干紫花地丁中含鐵354.8μg、錳30.3μg、銅22.2μg、鋅55.8μg、鋇11.3μg、鍶87.3μg、鉻69.0μg、鉬60.0μg、鈷9.7μg、鈣3.9μg。將紫花地丁的幼苗或嫩莖采下,用沸水焯一下,換清水浸泡3~5min炒食、做湯、和面蒸食或煮菜粥均可。

園林價值:紫花地丁花期早且集中;植株低矮,生長整齊,株叢緊密,便于經常更換和移栽布置,所以適合用于花壇或早春模紋花壇的構圖。紫花地丁返青早、觀賞性高、適應性強可以用種子進行繁殖,作為有適度自播能力的地被植物,可大面積群植。

紫花地丁適合作為花境或與其它早春花卉構成花叢。在盆栽成株經過一定時間的冬眠后,可注意控制其開花日期,開出滿盆嬌嫩的花朵,用于窗臺、書桌、臺架等室內布置,也可制作成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