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桃又叫土連翹,為藤黃科金絲桃屬植物,半常綠小木,為半灌木:地上每生長季末枯萎,地下為多年生。小枝纖細且多分枝,葉紙質、無柄、對生、長橢圓形,花期6-7月,常見3-7朵集合成聚傘花序著生在枝頂,此花不但花色金黃,而且其呈束狀纖細的雄蕊花絲也燦若金絲,惹人喜愛。是人們很樂于栽培的花木之一。
形態特征:金絲桃的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柄長達1.5毫米;葉片倒披針形或橢圓形至長圓形,或較稀為披針形至卵狀三角形或卵形,長2-11.2厘米,寬1-4.1厘米,先端銳尖至圓形,通常具細小尖突。
基部楔形至圓形或上部者有時截形至心形,邊緣平坦,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但不呈灰白色,主側脈4-6對,分枝,常與中脈分枝不分明,第三級脈網密集,不明顯,腹腺體無,葉片腺體小而點狀。
金絲桃的花瓣金黃色至檸檬黃色,無紅暈,開張,三角狀倒卵形,長2-3.4厘米,寬1-2厘米,長約為萼片的2.5-4.5倍,邊緣全緣,無腺體,有側生的小尖突,小尖突先端銳尖至圓形或消失。雄蕊5束,每束有雄蕊25-35枚。
最長者長1.8-3.2厘米,與花瓣幾等長,花藥黃至暗橙色。子房卵珠形或卵珠狀圓錐形至近球形,長2.5-5毫米,寬2.5-3毫米;花柱長1.2-2厘米,長約為子房的3.5-5倍,合生幾達頂端然后向外彎或極偶有合生至全長之半;柱頭小。
金絲桃的蒴果寬卵珠形或稀為卵珠狀圓錐形至近球形,長6-10毫米,寬4-7毫米。種子深紅褐色,圓柱形,長約2毫米,有狹的龍骨狀突起,有淺的線狀網紋至線狀蜂窩紋。染色體2n=42。金絲桃的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長習性:金絲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叢中,沿海地區海拔0~150米,但在山地上升至1500米。金絲桃是陽生;喜光線充足。金絲桃分布于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金絲桃的栽培技術:金絲挑不論地栽或盆栽,管理都并不很費事。盆栽時用一般園土加一把豆餅或復合肥作基肥。春季萌發前對植株進行一次整剪,促其多萌發新梢和促使撞株更新。在花后,對殘花及果要剪去,這樣有利生長和觀賞。
生長季土壤要以濕潤為主,但盆中不可積水,要做到不干不撓。春秋二季要讓它多接受陽光,盛夏宜放置在半蔭處,并要噴水降溫增濕,不然就會出現葉尖焦枯現象。如每月能施2次糞肥或餅肥等液肥,則可生長得花多葉茂,即使在無花時節,觀葉也十分具有美趣。
金絲桃的繁殖常用分株、扦插和播種法繁殖。分株在冬春季進行,較易成活,扦插用硬枝,宜在早春孵萌發探前進行,但可在6-7月取帶踵的嫩枝扦插。播種則在3-4月進行,因其種子細小,播后宜稍加覆土,并蓋草保濕,一般20天即可萌發,頭年分栽1次,第二年就能開花。
金絲桃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宜于2~3月進行,極易成活。扦插多在梅雨季進行。用嫩枝作插條,插條最好帶踵。插后當年可長到20cm左右,翌年可地栽,3年可長到70cm左右則可定植。
播種繁殖:宜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因種子細小,覆土宜薄,以不見種子為度,否則出苗困難。播后要保持濕潤,3周左右可以發芽,苗高5~10cm時可以分栽,翌年能開花。
扦插繁殖:夏季用嫩枝帶踵扦插效果最好,也可在早春或晚秋進行硬枝扦插。一般在霉雨季節行嫩枝扦插。將一年生粗壯的嫩枝剪成10~15cm長的插條,頂端留2片葉子,其余均應修剪掉。介質宜用清潔的細河沙或蛭石珍珠巖混合配制(1:1),然后插入苗床,扦插深度以插穗插入土中1/2為準。插后遮蔭,保持濕潤,第二年即可移栽。
金絲桃的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金絲桃花葉秀麗,是南方庭院的常用觀賞花木。可植于林蔭樹下,或者庭院角隅等。該植物的果實 為常用的鮮切花材-“紅豆” ,常用于制作胸花 、腕花。
園林綠化:金絲桃花葉秀麗,花冠如桃花,雄蕊金黃色,細長如金絲絢麗可愛。葉子很美麗,長江以南冬夏長青,是南方庭院中常見的觀賞花木。植于庭院假山旁及路旁,或點綴草坪。華北多盆栽觀賞,也可作切花材料。
金絲桃如將它配植于玉蘭、桃花、海棠、丁香等春花樹下,可延長景觀;若種植于假山旁邊,則柔條裊娜,亞枝旁出,花開爛漫,別饒奇趣。金絲桃也常作花徑兩側的叢植,花時一片金黃,鮮明奪目,妍麗異常。